编者按: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作了关于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讲话。此次讲话全面分析了上半年经济形势,对于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城镇化、防范金融风险、改善民生导向、加强舆论引导等具有全局性影响的五个重大问题作了重要阐述,并明确提出了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
正在转型发展中的浙江,对于经济形势变化的更为敏感,也能更为深切地体会到当中每一动和每一静。为此,浙江在线特地走访了相关政府部门有关负责人,约请了专家学者,结合浙江发展实际,解读当前经济形势,畅谈未来发展之路。
【人物名片】
聂献忠,安徽潜山人,博士,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浙江在线杭州8月13日讯(记者 潘杰)根据省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169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8.3%,增速与一季度持平,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高0.7个百分点。
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聂献忠在接受浙江在线专访时表示,上半年增速较高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有关。去年四季度,我省经济形势回暖,预计今年下半年经济形势稳中有进,但增速会有所放缓。
转型升级是拉动增长必由路
部分密集型产业已向省外转移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9%;销售产值28868亿元,其中内销产值23346亿元,出口交货值552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9%、4.1%。
值得注意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11%和9.2%,均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
聂献忠介绍,浙江目前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低小散”产业仍占一定比例。工业对经济的贡献方面主要还是依靠石化等重大产业,化纤、电镀等行业的利润较低。
随着土地、人力成本等因素制约,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于大中企业来说,已经从政府要求慢慢变为自身主动的“求生”行为。
以“机器换人”为例,既能提高效率,也能再造浙江低成本优势,是一场“新工业革命”。聂献忠认为“机器换人”的核心是智能化、数字化的制造,同时“机器换人”并不是简单的取代劳动力,更多完成的是过去技术型工人,也就是最稀缺的“蓝领”完成的工作。因而也需要清醒认识到,“机器换人”并不能等同于彻底的转型升级,还需要继续优化、改造生产流程。
由于目前“机器换人”的成本较高,主要集中在规模以上企业。聂献忠认为传统产业中的中小企业还会持续存在,主要原因是:长期的资本积淀,转行或技改难度大;能够解决地方就业问题;土地稀缺难放手。
可喜的是,近年来我省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开始向外转移,与安徽、江西等周边省区合作建立基地,初级加工等转入当地园区,总部经济、组装线留在本地。像海宁经编产业区和安徽省郎溪县合作,转移加工流程,本地以研发、创意为主体。
雅戈尔、培罗成、太子龙等省内龙头企业,也正将生产基地转往重庆、江西、安徽等地。
应集中布局机器人、物联网产业
注重提高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
聂献忠认为,我省化纤、纺织、服装等制造业已经大批转往中西部,很多产业属于过剩行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现在,浙江更多地应强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努力形成优势明显、行业领先的新兴产业,可以集中布局机器人、生物医药、物联网等产业。
对比江苏省南京、无锡、苏州等城市,他认为浙江工业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各地市都积极做大高科技产业园、科技城的背景下,能否真正引进高精尖团队很关键。
例如机器人产业,未来除了服务于工业发展,也能应用于智能化家居。一旦技术成熟进入民用领域,能迅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杭州、宁波等城市资源日趋饱和的情况下,布局新兴产业可以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利用新兴城镇土地资源较多、配套建设发展快等优势,使得产业经济与地方发展相协调。
同时,聂献忠感觉城市对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吸引力还需要加强,通过建设交通、保护环境等举措,吸引更多顶尖人才到浙江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