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日头热辣辣照着山乡,连续干旱,玉米、茄子、绿叶蔬菜陆续被晒蔫,村民“守着菜园没菜吃”。更让磐安窈山乡干部们揪心的是,不少利用自备水源的高山村,开始面临水源断流的困境,饮用水出现困难。
“水桶早就买好了,皮卡车是刚借来的,下午就出发!”听闻乡干部要驾车前往缺水山村送水,记者决定跟车前往。15时40分,我们从磐安县城赶到乡政府后,立即跟着送水车出发。驾驶员、36岁的乡党委宣传委员陈峰说:“不能耽搁村民晚饭用水。”
路途其实并不算远,但山路盘旋,最窄处只有单车可通行,所幸陈峰在山路上开皮卡车也是一把好手,20分钟后,我们顺利抵达川二村下岭自然村。
一些村民已等候在村头。这个自然村只有20来户、30多位常住人口,几乎都是老人和小孩,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就有5位。
乡团委书记申屠俊龙一边在敞篷的皮卡车厢上整理水管,一边向记者介绍,两个大塑料水桶能装500公斤水,这已经是他们“送水小分队”第三次开车进山送水。“乡里最近头等大事就是确保高山村民的饮用水足量、安全。”他说。
见到一位缺了牙的老人挑着空水桶来挑水,记者忙上前帮忙接水。两米长的两根水管从塑料水桶里接出干净的水,哗哗流进水桶。老人65岁,名叫郑林森,他杵着扁担开心地在一旁等待。
村民组长郑志忠之前一直在山东开店,今年持续高温无雨,让他无心外出,留在村里带领大家抗旱。他告诉记者,附近几个自然村的生活用水都来自村口一个1000立方米的蓄水池,再通过管道接进村民家里。7月下旬,水池就已接近干涸,零星的雨水不仅无法补给水池,反而让水变得浑浊,只能用于洗衣洗菜。村民的饮用水,全靠在山里新挖的小水塘。“渗水很慢,每天只能接十几桶。”这才有了乡干部的送水行动。
两桶水接满,记者跟随郑林森挑水回家。郑林森说,乡干部送水之前,他们要去500米开外的山里挑水。为了能喝到干净的水,他都是早上4时就去找水。“年纪大了,走几步就得歇歇,挑一趟水要花将近1小时。”走进郑林森的家,记者看到,4个水桶里都盛满了干净的水,可以保证老两口两天的吃喝用水。水缸里也接满了从原有蓄水池里挑来的水,用来洗菜、洗澡等。老两口很乐观:“节约点用,还是够的。”
在河对岸,还有4户人家需要送水。可要到达对岸,必须经过一座桥龄已有20年的吊桥。桥宽仅两米,锈迹斑斑,接榫处木头已有裂纹,轿车无法通过,送水的小皮卡也只能艰难通过。由于吊桥的承重能力有限,只能由司机开车,车厢上再站一个人看牢水桶,以免水桶颠出车外。
“别说有4户人家,就算只有1户,也要送水到家。”车技最好的陈峰边说边跳上驾驶座,记者爬上车厢负责“押运”。皮卡车颠簸着缓缓通过吊桥,紧抓栏杆的记者感觉摇晃厉害。几分钟后,车子通过约30米长的吊桥,记者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不知不觉中,手上已经勒出了痕迹,满手铁锈。
虽然是38℃的高温,但送水进村的甘甜,让记者忘却了疲倦。只是,站在高高的吊桥边,望着桥下即将干涸的雷滚口水库的余脉,记者不禁想告诉安居在城市、随手一拧龙头清泉就哗哗自来的朋友们,爱护水、涵养水、蓄积水、有序利用水,把汩汩清泉真正视作我们的命脉,已经时不我待。磐安山
- 山区连旱村民饮水告急 各地消防驰援送水不间断
- 三门 亭旁镇派出所和消防队打个电话水送到村
- 送水日当午挥汗保禾苗 记者直击浙江各地抗旱救灾
- 鄞州一名“送水哥”连续半月送水到山村
- 送水到村头 消防部门连日送水缓解旱区饮水难题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