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4日讯 望着天边,一团刚刚形成的云朵被一阵风吹散,姚辉轻轻地叹了口气:“看来靠这朵云增雨的计划,又落空了。抗旱工作,还要继续坚持下去啊!”
姚辉是象山县水利局的工程师,这些天来,他每天忙着为缺水的村民们找水、运水,象山每个缺水的村庄,都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由于旱情越来越严重,姚辉已经连续3周没有休息了。他最渴望的是,能够下一场大雨,让自己闭上眼睛在雨里淋个痛快。
姚辉说,这次持续高温带来的干旱,带来了一定的损失,但是也证明了一点,联网供水才能彻底扭转各地遇旱单打独斗的劣势,真正让老百姓不再受困于无水之境。
四面环海的岛村
只能靠运水维持基本生活
下午1点半,象山县新桥镇的码头上,工作人员正在往船上装一桶桶的水,准备运往崇堍村。
姚辉一直站在一旁,不停地查看着每桶水的水质,一边叮嘱工作人员,事先要把桶洗干净,装水之前再用清水冲洗一下,要保证桶内是干干净净的,不然灌进去的水容易变质。
崇堍村位于新桥镇西南部,四面环海,属于典型的“岛村”。
村里的水库已经干了,百来户人家的用水,基本上是靠船运过去的。每户人家一天可以分到一百多斤水,生活用水基本上是够了。
“我去过崇堍村,也找过水源,但是在那个岛上,就算挖出了井,淡水的概率也只有百分之一二,成功率太低。”姚辉解释说,“由于是海岛,全县的联网工程一时也建不过去。”
目前,象山县需要通过送水解决用水困难的地方,主要是一些海岛。姚辉说,人工运水,其实是最迫不得已的办法。
未纳入联网的村庄
提前实施应急供水工程
昨天下午两点半,从新桥镇出来,记者跟着姚辉一起来到供水比较困难的大徐镇,这里的应急供水建设正在紧张地进行中。
象山大徐镇,目前有好几个村出现了用水困难,而这些村庄的人口又多。姚辉就给镇上出了个主意,安装应急引水管道,把原计划在2014年实施的联网供水项目提前进行,保证村民可以用到水。
“这个管子什么时候买的,质量怎么样?”昨天下午,姚辉摸着被太阳晒得发烫的水管,问正在施工的工作人员郑沛。
郑沛说,管子是从临海买的,质量不错。
“我们每天从早上6点干到下午6点,天很热,人也累,但是为了乡亲们用水更方便,再苦也认了。”郑沛说。
姚辉说,一般一个村庄,实施这样的工程,短则两三天,长则一周就能完成。这么一来,村民们就可以喝到和县城居民同源的水了。
目前,象山县投入1350万元资金用于应急供水工程,已完成23个村的应急供水工程,预计一个月内就能完成36个村。
“这些工程,原本是打算在明年进行的。今夏情况特殊,就把工程时间往前移了。虽然时间紧,但是也不能为了进度偷工减料,一定要保证工程质量,让这套应急供水工程能一直用下去。”姚辉说。
水库干涸的地方
抓紧做好基建维护
象山位于丘陵地带,一些村落由于地势原因,暂时还无法纳入到联网工程。
大徐镇三角地村,就是一个地势相对高的村庄,供村里使用的龙潭坑水库,已经基本上没有水了。
下午3点半,离开大徐镇应急供水建设工地,姚辉就去了三角村,由于路不好,这一段路是步行的。
“这段日子,我每天走的山路至少有10公里吧。”姚辉说,记者注意到,他的凉鞋底已经基本磨平了。
大徐镇水利员姚善定说,龙潭坑水库,正常情况下蓄水一万五千立方,现在已经不足500立方,可以这么说,水库几乎已经空了。
“这点水,如果抽上来,成本比水价还高,所以我们不如利用这个机会,好好把水库修一修,扩充它的容量。这样的工作,在水库水位正常的情况下,是没法进行的。”姚辉说,他每隔两天就会来这儿看一看,并且对这个水库的整修提出意见。
“虽然时间短,但是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地把水库修得好一点。如果下一次再发生旱情了,抵御的能力就会强一些。”姚辉说。
偏远山区
努力寻找新的水源
由于干旱的加重,姚辉和象山县水利局的其他专家们也在努力寻找新的水源,到现在为止共找到了10多口新井。
“其中贤庠镇山厂村的井,就是我和村民们几天前一起找到的。那个村在山上,离公路有五六公里,用应急引水管道很难把水引上去。”姚辉说。
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村里找了整整一天,终于在一个山岙里,找到了一个可能有水的地方,打了一个大口井,每天能提供50立方米的水,基本上可以满足全村100多人的日常用水。
不过,姚辉觉得,打井并不是解决旱情的好办法。
“现在有旱情,大家都会想到打井。一但旱情缓解了,这些井就可能废弃不用,这样会带来很大的浪费。”姚辉说,象山应该尽可能地把现有的水资源利用好。
尽管象山县的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但还是应该以保护为主。他认为,“地下水开采会带来短期的效果,但也会滋生很多其他的问题。根据我的判断,现在的旱情还没有严重到必须充分利用地下水的程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