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40多天的干旱,让宁波鄞州区东吴镇凤岭自然村100多户人家生活用水告急,隔壁的勤勇村慷慨相助,把自己村里有限的水源分给凤岭村共同享用,上演了一场新时代的《龙江颂》。
下午1时,凤岭村农妇黄金珠眼看从勤勇村接过来的水管里流出清澈的水时,非常感动:“要不是勤勇村的人好说话、肯相让,眼下咱们村就要闹水荒了!”
凤岭村干部黄彭成指着村东头那口老水井对记者说:“前些日子,村民喝水全靠这口井,每天从早到晚都在此排队取水,眼看水井一天天干枯见底,村民们焦急万分。”
“实在是想不出引水的办法,只好开口向勤勇村求助了,看他们村大岩岙水库的水可否让我们村分接过来……”7月下旬的一天,黄彭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踏进了勤勇村村委会主任王明光的家。
凤岭村的要求,着实给身为一村之长的王明光出了道难题。“旱灾还会持续多长时间,谁也难料,万一把水分流到凤岭村,最后大岩岙水库的水全用光了,勤勇村村民也无水可喝,村民们会不会责怪我们呢?”王明光心里隐隐有些担心。
王明光立即召集村民代表开会,商议让凤岭村引水的问题。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凤岭村借水”的要求得到了所有村民代表的支持。“邻村有难,咱村理当出手相帮才是!”“只要我们有一口水喝,就不能让邻村的乡亲没水喝!”“不帮凤岭村,良心上会过不去的”……村民代表们你一言、我一语,一颗颗朴实善良的心,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暖流,温暖人心。
有了众村民代表的拥护支持,王明光心中有了底气,双方很快便商定出一个妥当的引水方案。
7月24日,勤勇村——凤岭村引水工程正式动工。经过施工人员的日夜加班加点,这条流淌着清澈库水的管道,顺着宝瞻公路很快接进凤岭村。
下午3时,记者在勤勇村大岩岙水库看到,水库水位已经降到了很低的位置。
据当地村民介绍,大岩岙水库最深处有17米,蓄水量14万立方米,现在只剩下5万立方米左右。如果单供勤勇村,还可供应一个月左右,但分流给凤岭村后,最多也只能坚持20来天了……两村村民都盼着旱情能早日过去,大家一起渡过难关。
“终于来水了,田里的稻子有救了……”昨天下午,常山县辉埠镇黄坞岭村种粮大户何荣忠开动移动喷灌机,看着“哗哗”的水流进自家稻田,他难掩兴奋。
眼下,正值稻子收割前的关键阶段。何荣忠指着眼前这片粮食基地告诉记者,今年他承包种植的570亩水稻已经缺水半个来月,如果再没水浇灌,不仅可能穗粒不饱满,甚至还会出现成片倒伏,导致产量下降。
无独有偶,常山县紫港街道特畈村高国平、天马街道中峰村祝小娟、球川镇芙蓉村友谊粮食专业合作社赵水军等11位种粮大户的近6000亩稻田,也在同一天“喝”足了水。而这背后,常山县新组建的抗旱服务队发挥了巨大作用。
据常山县水利局介绍,7月中下旬出现旱情苗头后,县水利局立即抽调了技术人员、县水利工程公司抗旱服务人员和机电维修人员60人,组建起了专业的抗旱服务队,每天兵分5组到全县甚至周边县市抗旱一线,为群众抽水、送水、寻水。
与以往相比,这支新组建的抗旱服务队显然更为“专业”,不仅拥有小型潜水泵、应急拉水车等常规设备,还配备了移动式泵站、挖掘机等专业设备。而且,服务队组成人员大多是水利局的技术骨干,在水源勘探、设备维修、工程建设方面有丰富经验。
常山县天马街道中峰村,村外用来取水的大东源溪只剩细小的水流断断续续流淌。而离取水点不远的大东源、小东源交汇处的空地上,抗旱服务队员刘明水正在指挥10多位村民砌水井、建水泵房,这里将成为中峰村村民新的水源地。
断水后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挖井找水,但尝试几次都告失败,不是水量少就是岩层浅挖不下去。村支书李涌泉告诉记者,抗旱服务队的技术人员来到村里后,不仅送来了应急的饮水,还帮着找到了新的水源,并规划了引水线路。
为了让村民早日喝上清澈的山泉水,水源地找到后,抗旱服务队还把刘明水留了下来,指导村民同时建设泵房和开挖一口直径2米、深2.5米的新水井。“再过两三天,水井和泵房就都能建好,到时就可以实现正常供水了。”刘明水说。
省防指办相关负责人说,全省各地其他11支抗旱服务队也已深入基层,开展抗旱服务。
本报天台8月16日电(记者陈敢通讯员王祝平夏敏)天边才露鱼肚白,天台县三合镇朗树前村头的水泵就开始工作了。村委会主任周祖凤肩扛锄头,正在水库通向农田的沟渠上查看着。“水,我们村是不缺的,但由于田地在溪流的上方,灌溉很成问题。村后的水库位置比较高,如果把溪水弄到水库里,全村500亩水稻和花生就能保住了。”周祖凤说。
有了这个想法,村两委干部马上行动起来。他们买来了一台大型水泵和长850米、口径16公分的水管,将绕村的溪水抽进农田上游的水库里,再将水库的水放入下游的农田浇水灌溉。
“前天,我们把‘翻水’的方案报给镇领导,镇里很重视,当天就派人过来实地踏勘,并把我们这个抗旱项目报到了县水利局。”周祖凤告诉说。
在沟渠边巡查时,周祖凤发现其中一处在渗水,他就用锄头和些泥土堵上,“好不容易‘翻’上来的水,不能白白在一些小的缺口上流失了。现在我们是翻上又翻下,翻进又翻出,自救的方法还是有的,但最忙的还是大大小小的水泵。”周祖凤说。
本报安吉8月16日电(县委报道组蒲璇)今天上午8时,安吉县赋石水库开闸放水。瞬间,滚滚清波顺着渠道奔流而下,一路欢歌奔向安吉西北部的粮食主产区。
干旱来袭,安吉西北部十多万亩农田面临灌溉难题,虽然拥有大河口、天子岗两座中型水库,但还是无法完全满足农田的灌溉需求。此时正是水稻生长关键期,如果断水,西北部的农田极有可能面临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旱情面前,被誉为“浙北第一渠”的赋石渠道成为了安吉西北部农田的生命线。
水从赋石渠道内汩汩流出,天子湖镇良朋村沙冲自然村农民刘孔祥悬了半个月的心终于放下了。让他安心的不仅是渠道水将田里灌了个满,还把附近的一座小山塘“三八大塘”也灌满了。记者看到,1000平方米的水面微波粼粼。
“这次送水,我们良朋村3000多亩田‘喝’了个饱,全村95%的田‘喝’到了水,能顶上半个月。”该村主管农业的党委副书记魏君喜说。
本报德清8月16日电(记者何苏鸣通讯员姚成杰)下午4时,德清县武康镇祥和社区的吴兴涌大伯和往常一样开始淘米做饭。和不少街坊邻居一样,他的淘米箩下方放着个脸盆盛水。
“晚上出去散步时,把这盆水带下去浇灌绿化带。”吴大伯告诉记者,7月以来,德清持续高温干旱,绿化养护压力很大,社区倡议居民开展“一盆水”公益活动,“我们这样做既节水抗旱,还做了文明人。”
德清县园林绿化管理处副主任陈昳丽告诉记者,绿化养护科已连续40天超负荷工作,从别处借调的3辆洒水车,每天从傍晚5时工作到次日早晨6时,持续工作13个小时,白天,还有12台水泵持续工作5小时。即便如此,仍不能满足全县绿化养护的需求。
目前,武康镇12个社区近3000居民参与了“一盆水”活动。
本报开化8月16日电(通讯员徐祝安林新娟记者杨振华)“水抽上来了!”下午15时36分,10多米深水井下的地下水,在水泵的运作下“哗哗”地抽进稻田,开化县桐村镇裴源村村民傅水钗终于面露喜色。
裴源村2000多亩水稻、玉米和大豆等农作物,一直靠村前头的水库灌溉,连日干旱使水库慢慢见底,旱情逐渐加重。村里的田畈间有近百口水井可以抽水灌溉,但其中的20多口井离电源较远,拉线的话电压不够高,线路承载能力低且不安全。
“水泵不能抽水,可不可以架设专业的农灌线路,将线路架到水井旁?”昨天,裴源村书记胡余清找到开化县供电公司,寻求帮助。公司特事特办,今天一早就派来电力技术人员勘察,下午就给安装好了。
文成县黄坦镇花卉精品园负责人叶凤左在大棚拔除枯萎的植株。持续高温干旱,叶凤左决定先保住成本最贵、市场最热销的鲜花品种。见习记者郭兴华报道组雷忠义摄
受持续高温影响,宁波旱情日渐加剧。8月16日,在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枫林社区鲍家洋村,海警官兵帮助农民灌溉农作物。索向鲁摄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