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终于,一场“姗姗来迟”的雨带走了浙江的高温,为连续40多天的“炙烤”模式画上句点。与此同时,这场高温已经成“历史之最”被列入1951年来的气象纪录……是时候来为这个炎热的夏天做一次“小结”,后40℃之时,对于地球,对于气候,我们认识了更多。
现在,关于“40℃”“热射病”和“南旱北涝”,许多人都能说上一二。上周日,由省科协、浙报集团联合主办,浙江日报、省科技馆和果壳网承办的“[科学]咖啡馆”,省气象台副台长郑沛群,省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骆月珍,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张茂,回顾了这三个因高温而被熟悉的新名词。
40℃:低了吗?
【现象】某位知名网友录制视频向浙江“致敬”,虽然40℃高温难耐,但对于天气预报中几乎罕见的温度也能如实播报,这样的气象部门实属难得。
于是40℃成为今夏热门词,高温的概念从气象学上的35℃陡然刷新,它本身更是饱受争议——太阳下的人们并没有这样的乐观,路面能煮熟鸡蛋的温度,恐怕不只有40℃吧?
【思考】骆月珍:国际统一的气象学温度,测定的不是地面温度。同时温度除了跟气温有关,还和湿度相关,人体对不同的温度会有不同反应。江南空气湿润,当气温达到43℃至45℃时,人体体温就产生极限。但在空气干燥的新疆吐鲁番地区,直到气温突破52℃,人体才会产生一些极限反映。
热射病:严重吗?
【现象】热射病也属于中暑范畴,称为重度中暑,死亡率高达50%!于是,人们开始认识这种陌生的疾病,并感叹在天气面前,人显得太渺小了。
在历史上,人类的健康一直仰赖着气候,无论是2003席卷法国的热浪,还是上世纪50年代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天气总能轻而易举地“撩拨”人类的健康之弦,似乎又想起春天雾霾笼罩之时那句网络名言:空气没有特供,同样的,温度也没有特供。
【思考】张茂:见识热射病的厉害后,学会高温自救尤为重要。无论是轻症的中暑还是重症的中暑,首先要迅速地从高温的环境下离开,进入空调房等相对清凉的环境。如果是体弱性的中暑,要适当地补充一些液体,当然最简单的就是喝白开水,大量失盐的时候需要喝点糖盐水,如果无法判断中暑症状,就尽快地呼叫专业的急救人员到医院进行救治。一些不得不面对烈日的户外工作者,要尽量避免在太阳直射处工作,同时要减少连续工作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要及时补充足量的水分。
南旱北涝:会来吗?
【现象】当多雨的南方反常地因为炎热进入“干旱”模式时,北方却一反常态地暴雨如注。在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干流出现超警戒水位……这似乎应验了科学家早在10年前就提出的担忧——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北旱南涝”,将在本世纪转变为“南旱北涝”?
【思考】郑沛群:从1951年到现在,只有短短六十多年的气象记录,还不能说明问题。从目前的科学水平,“南旱北涝”还是个猜测。暂时出现的北方降水和南方干旱,是天气系统在“作祟”。副热带高压暂时阻挡了水汽进入浙江,所以雨就“下”到了北方,甚至导致吉林、黑龙江遭受了30年一遇的大洪水。
- 大雨后内河水体出现异味 市城管内河部门细说原因
- “潭美”明天靠近台湾东部沿海 宁波将有降雨
- 年内六个老小区要改造 如遇大雨天不易再积水
- "潭美""佩瓦"要来"作客" 绍兴市或迎来大范围降雨
- 三访浙江“干旱村” 雨滴声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