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3日讯 “杭州市财政对卫生事业投入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2010年至2012年间,市财政对卫生事业投入的平均增幅为21.09%(财政经常性支出平均增幅为11.92%),2013年卫生事业投入增幅为10.69%。”
昨天,杭州市副市长陈红英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了杭州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同时,杭州市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提交调查报告指出:虽然杭州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尚未得到根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
买药难成为新问题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以后,群众看病贵问题明显改善,但是有近百种列入基本药物目录的廉价常用药“有名无药”,无法配到,买药难成为患者就医的新问题。
药品零差价制度实施后,多数医疗机构在提高服务收费调整收入机构后出现运行亏损,靠财政来弥补不足但很难补上全部缺口。
而村卫生室既缺人又缺积极性,原来村卫生室靠药物利润生存,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药品无利润,即便有政府补贴也不能达到其以往的收入水平,工作缺乏积极性。
普遍存在人员不足现象
市属医院和县(市)属大医院的门诊、急诊量常年超负荷,实际开放床位已大大超过核定床位数。
各家医院不得不聘用大量编外人员,才能保证医院正常的医疗运转。这部分人中有大量的临床护理人员甚至临床医生,因无法完全做到同工同酬,可能存在医疗安全隐患和用工纠纷隐患。
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待遇上又没有政策倾斜,院校毕业生不愿去应聘,虽然有编制,但已多年招不到人、留不住人。
尚未形成分级诊疗
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
目前,杭州的居民可凭市民卡选择任意医疗机构就诊。
虽然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的个人负担比例要低于三、二级医疗机构,门诊医疗费也不设起付标准,但由于就医理念和行为习惯等原因,大部分参保人员还是会首选去大医院就诊。
从医疗机构的现状看,市级以上大医院基本是超负荷运行,县级医院是满负荷运行,而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是欠负荷运行,无论是就诊量还是医疗费用都集中在高级别医疗机构。
事实上,杭州市各大医院每天高达数千人的门诊量中,有70%的病人都是感冒发烧、咳嗽等常见、多发病,一般的中小医院都能解决,真正需要大医院的专家来出诊的疑难杂症不足30%,尚未形成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