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编者按:若不是亲身经历,大概很难相信,刚刚过去的40余天,竟是身处江南水乡的浙江自1951年以来最为高温干旱的40余天。在这扳着手指默默“煎熬”的40多天里,全省上下战高温,抗旱魔,保民生。浙东引水、楠溪江供水等工程千里跋涉跨区调水,党员干部、各级部门进村入户引水送水,有效减轻了旱情引发的损失。
如今,旱情暂告段落,但突如其来的大旱,加上近些年越来越频繁的气象灾害,还是给我们带来一些关于浙江水资源分配、利用和保持的新思考。
处暑过后,全省旱情渐渐缓解,但至今仍有衢州、湖州等局部地区的旱情未完全消退。
今年入夏后,浙江最高气温、高温天数创下1951年以来同期最高值,部分地区出现了43摄氏度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高温鼎盛时期,浙江90个县(市、区)中的81个不同程度受旱,全省农田受旱面积超过700多万亩。
洪来一条线,旱来一大片。现在回头来看,今年夏天这场由罕见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引起的旱情,不仅有全省统筹协调、有序调度减轻了许多损失,也有不少地方农田龟裂、灌溉用水告急,甚至有些地区水源就在不远处,却“断流”在了田头的“最后一公里”处。
干旱暴露短板
水、水、水……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高温无雨天气后,田野里的农作物在喊渴。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纷纷出动专业救援队伍,在田间地头架起泵站。这些临时搭建的“小农水”,在缓解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浙江某些地方“小农水”短板。
“村里一遇较重干旱,农民喝水有的靠消防车送,有的靠自己来回好几公里挑水。”在衢州龙游三门源村,农民王伯庸说,小水库、山坪塘、供水渠就在眼前,由于长年失修,难以发挥作用,“水来留不住、旱时用不上”。
在王伯庸家干涸的玉米地里,眼前是满目斑驳的苍黄色。“人吃水都成了问题,哪还有水来浇地呀。”王伯庸说,因为缺水,他每天要到离家两公里外的溪边井里去挑水,来回一趟将近一个小时,“当然要省着点用。”
在富阳场口镇百丈畈村,当地村民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引富春江支流湖源溪水建成水塘,使村里水田得以灌溉。但九十年代中期后,堰塘水渠逐渐堵塞,最终被荒弃。一遇干旱,农民既缺饮用水,农田灌溉也不容易再翻水上来。
近几年,随着浙江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逐步推广,绝大多数在城镇周边的农村饮用水难题解决了。但省水利厅相关专家也指出,在一些偏远农村,承担人畜饮水、灌溉功能的小水库、塘坝、水渠等小型水利设施,不少处于闲置甚至毁损状态,农民仍得“靠天吃水”。
有备才能无患
“喊渴”声此起彼伏,但这次旱情中也有个看似反常的现象:在丽水庆元、绍兴嵊州等水资源并非十分充裕的山区,并没有因为高温无雨天气出现大面积旱情,这与完备的“小农水”设施不无关系。
日前,在庆元县五大堡乡竹山村,农民吴金铨来到自家田地里,看着汩汩清水从灌溉支渠流淌到田间,一脸轻松地说:“自从这支渠通到田,不用再为水发愁,即使大旱天,水也是照流不误。”
大旱之年不喊渴,缘于庆元县实施的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一条条新建的灌溉支渠,汩汩清水如长龙,穿梭在村庄田园。在今年这场抗旱攻坚战中,这些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样受益于小型农田水利的余姚市。在余姚临山镇正江葡萄农庄,农庄负责人陈正江感激地说,他利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免费安装的固定式滴灌,对种植在盐碱地中的70亩大棚葡萄进行定期适量的根部灌水,去年刚种下的葡萄今年就实现了投产。
据余姚市水利部门介绍,得益于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像正江葡萄农庄一样,余姚市有3.6万亩农田解决了灌溉“卡脖子”和“最后一公里”难题,实现了既能灌到水、更能灌好水,确保旱涝无虞的目标。
建管双难待解
小型农田水利既然有诸多益处,那为什么不在各地大力推广?
资金缺乏是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滞后的直接原因。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说,“在浙江丘陵地区,平均每口山塘整治需要花费10万元以上,这样的‘小农水’工程各级政府会补贴一部分资金,其他则基本由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
近年来,中央和省级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水利建设,但用于大江大河治理为主,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仍在试点阶段。同时,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涉及水利、财政等多个部门,资金被分散到多个部门,由其各自支配项目资金,不能发挥最大效益。
另外,随着浙江城镇化推进,部分自然村日益萎缩,“以工代筹”、“以工代资”等方式也越来越难以落实。即使能够筹资筹劳,要修建一个小型山塘,村民人均也需要筹资数百至上千元,这对仍留在农村的村民来说,也是笔不小的负担。
小型水利设施要真正发挥作用,管理、维护很关键。金华市水利局副局长贾跃俊告诉记者,由于毁损、待维修的“小农水”数量多、分布广,按目前水利的投资力度和人员力量,往往由于水利设施管护不到位,隔个三四年,就容易断网、烂渠。
还有一些小型水库、当家塘,在开展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时,被租赁、承包或拍卖后,承包者只享利益不尽义务,只管经营不管治理,工程的“建、管、用”脱节,也给维护管理带来了难度。“所以还得从加大投入、完善管理上入手,建立长效的维护机制。”贾跃俊说。
- 两个月工程7天完成 宁海钱岙村村民喝上"网供水"
- 从单打独斗到统一调配 联网供水才是一本万利的工程
- 楠溪江引供水工程让70万人有水喝 一渠解得常年渴
- 高温致浙江5万多人饮水困难 浙东引水工程应急供水
- 为缓解旱情 浙东引水工程已经开始应急供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