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们会不合时宜地唠叨,虽然他们的发言有点像火星来的
但是他们从这里了解你的生活,你晒的消息是他们最好的谈资
浙江在线08月28日讯 继微博之后,微信火了,我们把生活晒在微信上,看着朋友的分享。有人清晨一张照片晒早餐,中午一张照片晒晴朗的天空,晚上一张照片晒晚高峰。如果你在开开心心打飞机冲排名的时候,在没心没肺晒自拍照的时候,一个来自父母的“关注”请求,你会怎么处理?
最近,黄龙商圈党委发出了一个让很多年轻人诧异的倡议:请把你的父母加入微信朋友圈。
一份小调查:
你会和家人共处一个微信圈吗
“我前段时间看到有文章说,现在90后的孩子玩微信朋友圈,都要把爸妈拉黑。”黄龙商圈党委书记卢莹说,她当时还不太相信,结果在身边的朋友中小范围调查了一圈,发现还真有这回事。“现在的80后、90后小青年,要么觉得爸妈在朋友圈里就是间谍,平时自己傲娇地惨叫一下或者卖个萌,就会接到爸妈语重心长的试探和慰问来电;要么觉得爸妈在微信朋友圈里是个格格不入的外星来客,老是刷屏转发各种心灵鸡汤和励志文章。”
于是,黄龙商圈通过网络给写字楼里的上班族们发了一份调查:你会和爸妈或子女共处一个微信圈吗?
调查结果泾渭分明:30岁以下还没孩子的白领,都觉得爸妈最好别在微信圈里;40岁以上有孩子的白领都表示非常喜欢看孩子的微信圈,有家长刷微信就是为了看孩子的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
年轻人:
爸妈潜伏微信,被监视,发言土
很多25岁以下的年轻人都觉得,爸妈确实在微信圈里干预自己的生活了。
有人觉得自己被关怀过度了。“我那天就发一下被淋湿的裤子,我妈、我爸、我奶奶都给我打了关心电话,他们从有没有感冒,到回家得洗头、出门做什么去了、有没有完成工作等等方面关怀了我一遍。我直接就觉得我没法在朋友圈发照片了,万一我发个半夜12点赤膊去吃宵夜喝酒的照片,我爸妈还不得把我的电话打爆了,或者直接给我快递醒酒汤了。”
有人觉得代沟了。“我那天就拍了两张吃饭的照片,结果一起吃饭的朋友就被父母盯上了。我妈就开始问,是同事吗,是同学吗,左边那个是女朋友吗……我直接崩溃了,我的本意是晒吃的,看桌子、盘子才是主角啊。”
还有人觉得爸妈的发言太土。“我发了一张金在中(注:韩国歌手)的照片,夸了两句,然后我妈就觉得我审美太扭曲了,这种又瘦又会打扮的男生,不适合带回家的。”
还有人很反感爸妈不停地晒心灵鸡汤类文章,比如“背完这278句,你的英语口语不成问题”、“花3~5秒存一下吧,以备不时之需”、“在孩子面前尽量少玩手机,自省”等等。“我妈每天在微信上刷3次屏,早上起床一次,午睡醒来一次,晚上看电视后再一次。每次刷屏后,我的手机上经常十分钟内一下子跳出了20条类似的文章,那铺天盖地的心灵鸡汤让我觉得索然无味。我只有深更半夜才能看到对胃口的朋友圈信息。”
做爹妈的:
孩子在外,靠微信看“直播”
小记把这些年轻人的抱怨悄悄拿去给45岁以上的妈妈爸爸级白领看,很多人点点头,然后又伤感地说一句:“真是有代沟了呀。”
“我也是个妈妈,我的朋友群里有个妈妈在说,孩子去北方读书了,平时打电话联系也少,自己要想多了解孩子的生活情况,主要就在微信上看他晒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做什么。万一他要把我从微信朋友圈里拉黑,我真要伤心坏了。”卢莹说。
于是,黄龙商圈党委发出了“请把父母加入你的朋友圈”这个让孩子觉得有些“背”的倡议。
倡议书里有几句话写得挺好:
虽然歌里唱着:常回家看看,可我们到底有多少时间能回家看看?
你吃了什么、几点回家、几点睡觉、有什么快乐或者伤心的事?你愿意把生活通过朋友圈分享给朋友,但是你愿意把这一切分享给你的爸妈吗?
你知道吗,爸爸妈妈的餐桌,孩子的消息是最好的下饭菜;孩子的生活比任何8点档电视都精彩。如果你没办法承欢膝下,至少可以不要拒绝让他们加入你的朋友圈。他们会伤心。
“这则倡议发出以后,很多年轻人开始反省自己对爸妈的心理关注不够,老人家确实没有什么更好的渠道来了解自己。”卢莹觉得,能让小青年们反省一下对父母关闭了太多“沟通”渠道,就是活动成功的地方。
心理咨询师:
做爹妈的,试试多点“赞”
“有个做外贸的姑娘,给我们分享了一个特别好的交流例子,可以推荐给很多小白领。”卢莹说。
姑娘姓高,每天晚上都会拍一张晚饭照片在朋友圈里,因为她的工作时间晚饭是不能回家吃的。奶奶看了微信照片,就会很放心,觉得吃得不错;而妈妈会很担心,觉得肉太多,菜太少,喝可乐容易胖。而这些信息,都是家长在自己的饭桌上交流的,不会在朋友圈给孩子回复,即使有时候会提点一句,一个星期也绝对不超过两次。这样爸妈也开心了,孩子也没觉得被打扰。
记者也采访了杭州亲和心理健康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对亲子关系很有研究的唐志东。他说:“微信这个平台是用来分享的,爸妈如果以指导孩子工作生活的姿态出现肯定不受欢迎。”
他举例,同一篇励志文章,如果是爸妈发的,孩子就觉得不爽;如果换成是朋友发的,就觉得还过得去,这是因为有些孩子从小到大被家长用邻居的孩子对比着,潜意识就觉得你发这种励志文章就是因为我这些方面做得不好,就是在指责我。“如果父母的意见太多,孩子就会觉得你把我当成弱智孩子,肯定不高兴并且反抗的。”
唐志东建议:如果真想在孩子的朋友圈里如鱼得水,有时候点个“赞”,不要多说就可以了,要教育还是实地比较好,网上就当看客,如果孩子真的关闭了朋友圈这个沟通通道,爸妈还是要反省的。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