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他是一个痴迷历史的人,一个和司马光对望的人,他就是诸暨市委政法委执法监督科科长吴海京。
出生于1977年的吴海京,2000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本是一名普通公务员的他,日常工作即是协调公检法三者间的案件。但现在,他已被同事们尊称为“吴老师”,只因他耗费10年时间用文言文续写了共计400余万字的《资治通鉴续纪》,该书近日正式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10年间,除了上班,业余时间足不出户,潜心写作,有几人能做到?”诸暨市文广新局局长金海炯在阅后感慨万分。
在吴海京的书房,我们见到这部厚厚三大本的《资治通鉴续纪》。
“余幼嗜史,读温公(司马光)通鉴十余遍不厌。”吴海京在自序中写道。“每一次看完,我都会因为《资治通鉴》只记载到五代而遗憾。”他边说边打开身后书柜,取出一本本史书,“《史记》之后有《汉书》、《后汉书》,而《资治通鉴》之后的续作有宋代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清代毕沅的《续资治通鉴》、夏燮的《明通鉴》等,看了这些书之后,我觉得我也应该试试。”
作为一个业余社科工作者,续写经典谈何容易?但凭借着对传统文化的满腔热爱,吴海京毅然用10年时间写作,才有了今天的《资治通鉴续纪》。上卷为宋朝的兴亡,中卷记录元、明两朝,下卷是清朝至中华民国。
今天的年轻人可能只有在读书时才会接触文言文。70后的吴海京是如何熟练掌握和运用文言文的?“我读小学时就熟读《三国演义》、《水浒传》,初中看《史记》、《左传》、《战国策》,高中开始读《资治通鉴》。”他说,因为嗜书,他把所有零花钱都用在买书上。
众所周知,司马光前后耗费19年光阴,朝廷还为他配备各类人才进行协助,鸿篇巨制的《资治通鉴》才得以完成。吴海京又如何凭一人之力,完成《资治通鉴》续写?
“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这是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时的原则。吴海京说,为了能够将立意和风格尽可能地贴近原作,他不仅按照这一原则去寻找、整理正史、实录、通鉴和本末,还利用各种机会前往书店、旧书摊找寻一些野稗杂抄,并借鉴现代研究成果和考古发现,补正史之不足。
“元朝这一代留存的资料最少,也是难度最高的一章。”在撰写元朝历史的时候,吴海京面对有限的资料着实犯了难。困境激发了他的斗志,他遍寻国内外元史专家最新研究成果,得到了《蒙古帝国史》、《草原帝国》等权威著作,再对照元朝正史及《史集》等古代文献,终于完成了最困难的部分。
书房地板被凳子磨出了4个坑,柜中的新书在短时间里被翻得如同旧书……10年中,吴海京推掉了朋友们无数次的邀请,硬是把自己“按”在了这不足4平方米的空间里,一杯茶、一盏灯,他陪着历朝历代的人物或轻笑,或流泪,或感慨万分,直到新书付梓后,他才感受到了一分满足。
“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却从不显山露水,单位里的人都不知道他在用文言文写作。”吴海京的领导说。“吴海京写书只是为了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他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安于本职工作,比如他在一个科室一干就是10年,也以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他的同窗、在诸暨市检察院办公室工作的叶剑认为,吴海京对法律、历史潜心钻研,是个率真的人。
吴海京续写《资治通鉴》的事传出后,有人质疑,有人不解,但读者的反馈给了他莫大的鼓舞。一位网友在豆瓣网上为《资治通鉴续纪》写了一篇书评:“吴海京以极大的勇气,做了一件极有意义的事,这套书编排合理,人名、地名准确。”与此同时,在前些日子为《资治通鉴续纪》举办的专家研讨会上,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的专家也给予该书高度评价。
现在,吴海京又接到了出版社再版的请求,为了能够更加准确,他在已经修改7遍的基础上,重新开始修正。
“又要掉头发啦,你看我的发际线都已经很高了。”吴海京捧着《资治通鉴续纪》笑呵呵地说。
- 守住一方安宁 片警朱林均百姓当他是自家人
- “竹马”传人童超仁:竹篾相伴 手艺人生
- 智造“我的中国芯”——“千人计划”创业人才汤炎
- 默默奉献在基层一线岗位 民警老厉的执着与坚持
- 审查攻坚3人组 永康人心中的“福尔摩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