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30日讯 临近开学,杭州下城区教育局局长黄伟的办公室,访客络绎不绝。有校长来打听今年教师节安排的,有老师来咨询区里“新锐管理者”培养计划的,连负责校园暑期整修的包工头都找上了门,想为孩子留在杭州读书,向局长求个情。
“其实我挺理解这位爸爸的心情。”手里拿着工地负责人的“情况告知”,黄伟挺有感触:“我也是当爸爸的,为人父母都希望孩子读好书。所以,外来务工人员要把孩子带来杭州读书,城里的父母都想把孩子送进名校。”
家长们对教育提出种种诉求,在黄伟看来,很正常。可每年都会出现,学校要报名了,一些外来务工人员还没搞明白来杭就读的条件;一些家长对学校有想法,却不敢对老师、校长说,有问题不知道找谁问。黄伟说,这其中就需要教育管理部门有所作为。
暑假,黄伟在下城区教育局的大本营里设了一个“满意教育办事大厅”,希望通过建立一套公共服务体系,听听家长的心里话,帮他们解决些难题。本周,“满意教育办事大厅”在教育局一楼试运行了一星期。每个工作日,由教育局各个科室的工作人员轮流值班,黄伟没给自己特权,他的名字也被写进了排班表。
“这段时间,主要是入学问题,等新学期开始后,我们不仅欢迎来这里咨询或投诉,学校的老师也可以来,说说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麻烦事,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对黄伟来说,办事大厅只是服务教育工作的一个小环节,面对新形势下的各种矛盾,在新学期里,他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有了校长换岗的亲身体验
师资流动是水到渠成的事
下周一的开学典礼上,下城区近半数小学的孩子们会发现,站在台上讲话的校长换了。
长江实验小学原校长娄屹岚,调任青蓝小学校长;长青小学原校长丁杭缨,调任长江实验小学校长;现代实验小学原校长彭音,去了长青小学做校长;京都小学原校长王黎峰,担任了现代实验小学校长;新华小学原校长史群,去刀茅巷小学当校长;江心岛小学原校长沈洪,任新华小学校长……
这番举动,看似和浙江省教育厅刚推出的“小学初中教师校长交流制度”不谋而合,其实是下城区教育局为解决区内教育不平衡想出的方法之一。
“下城教育高位运行多年,现在遇到了瓶颈——教育资源不平衡,民办和公办不平衡,南部和北部不平衡,中学和小学也不平衡。要改变现状,关键靠师资。校长有发展,带动教师发展,最后促进学生发展。”黄伟解释说。
因为地处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稀缺,前几年城中村改造的起步阶段,教育规划跟进不够,生源数量在上升,质量还不是短时期内所能改变的。所以,实施“好的教育”,必须在“人和”——师资上下功夫。
考虑到老师对这项制度的接受度,交流必须自上而下,从校长开始。于是,这个学期开始,下城公办、民办校长互换,体会不同压力,城区南部成熟期和北部处于发展期学校的校长互换,尝试换位思考。黄伟相信,有了校长们的亲身体验,未来师资流动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教育要为
5年、10年后的学生打算
本周三,局里对98名教师进行了面试,他们是经过层层筛选,从200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今年下城区教育局想从中挑选出50名“新锐管理者”,充实未来校园管理者后备库。
从笔试到面试,黄伟一直很关心这件事,因为这个人才后备库就是他亲自筹划出来的。
今年上半年,黄伟参加一个全国会议,和来自各地的教育局长探讨“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会上河南一位局长告诉黄伟,今年他们区没有进过新老师。原因是河南现在成了人口输出大省,学生少了,老师的配备也跟着缩减。带来的后果是,老师年龄结构失衡,年轻人越来越少。
这让黄伟意识到,调整区内骨干老师的年龄结构,绝对是提升师资质量的一大要素。所以在这次挑选未来校长候选人时,年龄限定在了35岁。“我们做教育的不能只顾眼面前,要为5年、甚至10年后的学生做打算。”黄伟说。
周三在选拔现场,记者看到的是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孔,年纪最小的候选人只有26岁,多数都在30岁上下。
社会格局变化
带来教育新瓶颈
今年文一街小学等3所学校一表生爆棚的情况,让很多家长谈论至今。黄伟说,其实下城也遇到了这样的难题,城区北部有600多名学生,今年无法就近入读,被调剂到了南部学校。
“和其他城区有所不同的是,我们的爆棚,主要还是北部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黄伟解释,下城区北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区域,包括东新园、北景园等,因为城市结构原因,北部生源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比例较大,而优质的教育资源又相对缺乏。这和靠近武林广场一带的南部正好形成了反差。
黄伟坦言,下城区教育发展至今,的确遇到了很大的瓶颈,这个瓶颈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在保持区位优势、基础优势和文化优势的情况下,如何解决现实中遇到的这些难题,黄伟表示,这正是下城教育正在努力做的:积极回应和引导民众对教育的期盼。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