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多位官员的“换位体验”故事,成了民间热议的话题。北京市医管局局长到同仁医院体验患者的就诊情况,结果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却挂不上号,随后,北京多家医院优化了挂号流程,增加了号源,缩短了患者等候检查的时间。无独有偶,广东省卫生厅一名官员在医院“乔装”看病时,对医生接待患者的态度表示不满,医生不接受批评,反而顶撞她,得知她的身份后,医生第二天上门赔礼道歉……官员们的“换位体验”,让人颇为感慨。
事实上,看病难、出门难、上学难等民生难题都是老问题,不是最近才出现,为何官员现在才知道?如今通讯、交通非常发达,网络、论坛、微博、微信,都是十分便捷地了解民情的方式,领导为何要等到亲自体验过后才“恍然大悟”?或许还是惰性使然。以看病为例,卫生部门的领导不可能完全不知道看病难问题,但是,领导们去医院看病,有院领导接待,有特需病房,根本不需要考虑排队挂号、医生态度不好等问题。同样的道理,交通部门的领导们出入有专车,自然体会不到公交车的拥挤;民航系统的领导可以让飞机等他们,当然不知道航班延误有多严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亲身经历、切身体会,官员们很难切实解决所负责领域存在的问题。
从另外一方面看,问题为什么总是在官员“换位体验”后才得到解决?北京市医管局局长亲身体验了一次看病难,医院迅速优化就诊流程。广东省卫生厅官员被医生顶撞,第二天就得到道歉。试想,要是没有医管局局长去体验看病难,医院会这么快就出台整改措施?如果被顶撞的只是一名普通患者,广东那名医生会亲自上门道歉?
近年来,我们总是看到这样的新闻:经过领导的批示,某件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在媒体曝光后,某个问题迅速得到了整改……我们不禁要问,相关职能部门为何总是“后知后觉”?领导不发话就不重视,舆论不哗然就不作为,媒体不曝光就不查处,这似乎成了一些职能部门的办事规律。为什么不能主动解决问题?说到底,是只用对上负责的心态在作怪。上级领导掌握着自己的乌纱帽,民众的意见却决定不了自己的升迁,在这种逻辑下,难怪一些职能部门总是在领导指示、批评后才有所作为。
通过官员的“换位体验”解决问题,这是好事。不过,官员总不能天天“换位体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建立一个更科学的制度,把民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职能部门工作的标尺。同时,还要取消领导在各自分管领域内的特权,不能搞“近水楼台先得月”。如此,解决问题才不用刻意让官员“换位体验”。不然,大家都累。
(杭州日报)
- 西湖区“三全十服务”为民办事“一网清”
- 常山芳村镇开通为民办事联动快速反应专线
- 双溪口乡 “创业承诺制”村干部为民办事落到实处
- 松阳:两千余名代办员“跑腿”为民办事
- 仙居雅溪村老党员——为民办事不图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