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丽水9月3日讯 (通讯员 陈谊) 冒死进池救出5人的“最美警察”叶林军、勇斗行凶歹徒牺牲的民警田伟甫、驻守基层25年的草根民警叶亦竹······这些先进人物事迹一经挖掘报道,成为丽水、浙江甚至全国的重磅新闻。
这些人物背后的写作者,是浙江丽水公安新闻战线上一名叫胡昌清的宣传工作者。数年间,他报道了一批优秀人民警察, 30余位典型人物在他的笔下,散发出正能量,在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
胡昌清懂得,作为宣传工作者,勤奋是必须的,能发现和挖掘出好新闻,才是真本事。
胡昌清的足迹遍布丽水各个角落,为了能找到好的新闻线索,一周有三分之一时间,深入丽水的县(市、区)公安基层所、队采访。
“只有深入现场、深入群众,才能抓到‘活鱼’,稿子才能写得有血有肉。”胡昌清说到做到。
为了写好英雄
他独自走进了满是沼气的“毒池”
“叮铃铃、叮铃铃……”5月31日一大早,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正在洗手间洗漱的胡昌清来不及擦去嘴角的牙膏泡沫,径直跑回房间接电话。
“老乡,告诉你一件大事情,我们青田昨晚有位民警在化粪池救起了好几个人,现在这位民警经过抢救,算是脱离了危险,你快过来看看!”电话那头是青田县公安局宣传科的陈佩芳副科长,也是胡昌清的景宁老乡。
挂完电话,胡昌清凭借多年的宣传经验,马上感觉到这个事件不简单,是个极好的典型,于是他马上向市局宣传处的领导做了汇报。领导也很重视这一事件,要求做好报道,不能让英雄伤身又伤心。
到了事发地青田县高湖镇下垟坑村,在民警和现场村民的讲述下,胡昌清等人了解到:前一晚,该村一养鸡场因大雨化粪池积水严重,8名员工在清理时先后中毒。该化粪池有一层楼深,当地的群众已经将3个晕倒在浅化粪池台阶上的工人拉上来了,但更多的人则在化粪池的深部。警车上没有防毒面具,但时间就是生命!80后民警叶林军一次次跳入化粪池内救人,先后救出5人的他,由于长时间救援出现中毒,最后晕倒在现场,四肢抽搐,一度出现生命危险。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到情况,胡昌清准备走下化粪池看看。
化粪池紧贴着厂房的泥瓦墙,入口约是20cm×80cm的矩形口子,沿台阶走下去,里面是漆黑一片的化粪池了。胡昌清用手中的灯光照了照,很难看出里面的情况,不亲身下去走走,无法感受到当时叶林军救人的危机情况。
这已经是吞噬了几人生命的化粪池,里面满是沼气和臭气,周围的人劝胡昌清放弃念头:“下去太危险了,反正已经了解了事情经过,实在不必要。”胡昌清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回答道:“不下去感受下环境,写不出英雄救人的感人画面。”
上面的人打着灯光,胡昌清小心翼翼地迈出第一步,一进入口,一股刺激的气味扑鼻而来,呛得他差点作呕。采访当天,胡昌清还在发烧感冒,呼吸的时候口鼻并用。鸡屎发酵的沼气、闷热潮湿的环境,让他的脚步沉重、胃部剧烈翻滚,他亦步亦趋地走着、观察着,心里默数着台阶:“一级、两级……”走完十四级台阶,胡昌清看到了化粪池的“内部”,英雄救人的场景仿佛也在他脑海重现。
走上来的时候,胡昌清感觉昏昏沉沉的,身上的T恤衫也满是臭味。采访回来之后,胡昌清对该事件做了简要汇报,市公安局的领导深受感动,对其采访肯定之余,也提供了很多有益帮助。
之后,在当地公安局的牵线下,胡昌清又先后几次来到叶林军工作单位,住院处,家里等地方了解情况,挖掘背后的故事,“我就是想让英雄人物更闪亮,让社会更了解他们,了解他背后的故事,向英雄学习!”胡昌清采写英雄事迹,往往都不余遗力。
更让胡昌清感到欣慰的是,在连续进行报道后,丽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永康于6月1日在《处州晚报》上作了向叶林军同志学习的批示。“这是对我们新闻宣传工作的最大支持了!”胡昌清感慨道。
十几次奔赴松阳采访
塑造了扎根基层二十余载的民警典型
叶亦竹,一个在松阳大山里再普通不过的民警。胡昌清认识他,缘于偶然。之后相识相知,成为挚友,却缘自内心的一份感动。
瘦小、黝黑、笑起来朴实里透着一股傻劲儿,这就是叶亦竹留给胡昌清的第一印象。2011年,胡昌清与叶亦竹一同下乡采访时,发现叶亦竹和村民关系可不一般。村民们亲切地称叶亦竹为老叶,而他也知根知底似地和村民聊天,熟络得好像每个村民都是他的亲戚。
老叶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亲戚”?胡昌清开始寻访老叶管辖辖区的居民。在走访中,胡昌清听到了一件“老人与信”的真实故事。17年前,老叶在村里走访时,一位普通老妇上前请老叶帮她写信,寄给远在云南做松香的儿子。热心的老叶一点也不嫌麻烦,按老人的要求爽快地写好,并一字一句读给她听。回城后,老叶寻思着村里山路崎岖,收信很慢,不如城里快,便特意在信封上留了自己的收信地址。过了一段时间,收到回信了,老叶知道老人思信心切,便不停歇地赶路,亲自送到老人手上,读给她听。而后,再把老人要对儿子说的话写成信,带回城里。几年下来,老人与老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后来,老叶调到了另一个辖区,与老人的联系少了,但他心里一直惦念着。不久前老叶偶然得知老人一年前中风后瘫倒在床,便提着营养品去慰问,没想到老人见到老叶,竟奇迹般地站了起来。
这个故事感动了胡昌清,当天回来他就写下了叶亦竹的爱民故事。可稿子写出来后,他仔细思量,觉得光有这一个故事还人物还不够丰满。于是,第二天一大早,胡昌清再次赶往松阳,深入田间采访村民,了解到不少老叶热心帮助村民的感人故事。
随后,他连夜赶写稿件,将初稿交予领导和同事,参考他们的意见后完成了定稿。2011年5月17日,《平安时报》头版以《两封书信,延续十七年警民情》为题,以头条的位置刊发了胡昌清的稿件。
一石激起千成浪。叶亦竹这典型人物一推出,《浙江法制报》、《中国报道》《丽水日报》、《处州晚报》、丽水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陆续向胡昌清发出了继续采访老叶的意向。按理,此时他只要牵个头,把老叶引荐给媒体即可。但是,每次记者到来,他都亲自地带着记者去找老叶,与他们一起深入采访。粗粗算下来,胡昌清奔赴松阳采访叶亦竹竟有十几次。
“在与媒体记者一起采访的过程中,有时能够找到更好的素材,也能从那些专业记者的采访和写作中看到别人的长处,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采写角度和技巧。”正是这样孜孜不倦的严谨好学,胡昌清打拼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新闻写作之路。
讴歌平凡的感动
他要做好一片绿叶的角色
除了写各种各样的大案要案纪实、公安新闻外,胡昌清的写作领域还涉及散文、杂文、小说等。如今,他的这些作品在《人民公安报》、《法制日报》、《知音》《前卫》、《啄木鸟》等报刊杂志上“遍地开花”。
几年里,胡昌清先后写出了《大爱无畏》、《公安还她公道》、《“侦查行家”叶根尧传奇故事》、《叫声警察大哥“我的亲人”》、《兰建安:协警新形象》、《情迷初恋命丧黄泉》、《托关系引来杀身祸,岂不知狱中捞人如水中捞月》等人物和大要案报道500多篇,挖掘了李曙晖、詹璐、叶亦竹、卞卫平、兰建安等30余位普通基层民警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大案警示录,剖析案件发生的原因,给人以警示教育。报道见报后,又不断地被各地媒体转载,树起这个时代一种积极向上的正气,反映了公安民警的精神风貌。
同事说,胡昌清有一双新闻眼,一些容易被人忽略或者稍纵即逝的事情,他能很快抓住,深入挖掘成新闻。
从一个乡村医生,“半路出家”成为公安宣传队伍的一员,这摸爬滚打的学习历程,其中滋味只有他自己才能体会。好在一路上,工作中的领导和同事给了他莫大的支持和鼓励,再加上报社记者热心的帮忙,胡昌清渐渐从“业余”变成“专业”,笔下的英雄人物也愈发丰富和饱满。
当公安文化建设如火如荼,走进了发展的春天时,在这满园春色里,胡昌清甘当一片朴实的绿叶。这个由公安提供的展示的平台上,有丰富的案件素材、有优秀的人民警察、有动人的警民故事,胡昌清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笔耕不辍,讴歌平凡的感动。
每当看到自己笔下的字句变成铅印的文字,胡昌清的内情都有一份莫名的感动。在新闻的道路上一路走来,他认识到:这个社会需要正义,需要良知,需要真情,需要真、善、美。只有自己内心丰盈,充满正能量,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他要继续做好这一片朴实的绿叶,继续活跃在公安文化的平台上,让花儿开得更加娇艳和繁茂。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