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小呀么小儿郎,背着个书包上学堂……”当唱起这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对学校的憧憬就已经种在了孩子的心里。然而,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统计,目前,中国大陆有1.8万名学生是在家上学,且大多数学生表示喜欢这种学习方式。
“秋天就快来了,我们可以一起相约去爬山,到太子湖看花。” 8月底,一个新帖子挂上了“在家上学联盟”网站的论坛,家住杭州转塘镇的戴女士想为在家上学的儿子寻找小盟友。
前段时间,戴女士带儿子去了一趟云南大理,大理古城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位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家长。他们在这里办私塾,由家长轮流教课,也常在一起聚会,分享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希望孩子能够自由地长大,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我们再深入培养。”戴女士的儿子今年8岁,这个年龄是语言与社交敏感期,她要创造条件让儿子多交朋友,学习和人接触。
戴女士不打算让儿子长大后参加高考,在家所学的内容也和应试无关。但她也感觉到了无形压力:“经常有邻居问我儿子为什么不去上学。”戴女士说,在杭州,在家上学所受的争议还是比较大,她甚至想过以后搬到大理去。
“家长选择让孩子在家上学,其实是无奈之举,说明他们对现在的学校教育很失望。”浙江省教科院院长方展画说,学校教育确实存在着程式化、低效率的严重问题。
省教科院在一所小学已经连续蹲点5年,这所学校不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所有作业都是当堂完成,时间控制在7分钟以内,但孩子们的发展很好。“都是些机械重复的作业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实在没有必要。”方展画说。
不过,方展画还是认为不应提倡在家上学。“教育应该适应社会。”方展画说,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即便从小在学校里学习的孩子,不合群、怕跟人打交道的也比比皆是,更何况是那些在家上学的孩子,“学校更应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精神发育的滋润。”
“在家上学有利有弊,但我肯定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在家上学。”杭州市天长小学数学老师吴玉兰说,且不论人格成长方面的利弊,单从教学上来说,老师会在课堂上深入分析公式背后的算理,这是家长所不能提供的。“在家里,孩子可能学得很快,但理解得并不深,有时只是学到了一个形式上的空壳。”
种种争议暂且不提,不过有一点,“在家上学”现象,正在引起人们对教育模式的深思。
-微博观点
燕兆林:人是需要合群的,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现在出现了孩子在家里上学的“试验田”,但作为人要独立、适应社会生活,接受新鲜事物,必须接受大众教育。让孩子走出家门上学,获得更新鲜、更全面的综合素质和思想教育。
苟金海:我比较倾向于支持孩子到学校学习,教育专业化是一种社会分工,现在的学校教育是社会分工发展的选择,回到家庭教育是对社会分工倒退。理性地分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在提高的,况且,学校教育所设计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心知肚明。
吴伯温:请问,以我们现在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政策及生活压力,能允许多少家长在家教育小孩?
陈若葵:“在家上学”会遇到很多困境,最突出的一点是现有的教育制度对此并不认可,孩子长大后的“出路”很可能会遇到麻烦。与体制博弈,最终很可能让孩子付出代价,甚至影响到其人生发展。
李晓燕:我比较赞成让孩子在家上学,家庭本就是孩子的第一教室,孩子一生在家里的时间本来就超过学校,我认为家庭才能真正做到让学习结合实践,传统的知识分子很多都是家中成才的。
王淼:教育家也提出“让学校去适应孩子,而不是让孩子适应学校”。郑渊洁让儿子郑亚旗在家上学,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当家庭的教育理念先进于学校教育和管理的理念,家庭教育就可能会比学校教育更受欢迎。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