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在线09月05日讯 “每条街道都有关门的店铺,不是偶尔一家在装修,而是无数家店关门。义乌地下商城惊现关门潮。”在义乌本地论坛上,这则帖子迅速引发了网友的关注。
义乌世纪商城(俗称义乌地下商城),曾经是义乌最繁华的购物场所,又地处市中心最热闹的市民广场下方,往年都是一铺难求。这样一座地下商城,出现关门潮是真的吗?为什么现在生意不好做了呢?记者展开了调查。
记者调查
生意不好
很多店不开了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地下商城。市场人气不旺,但是整体氛围还是井然有序。
关门的店铺并没有网贴中所描述般的夸张。以地下商城2街为例,记者数了数,68间店铺,有5家店铺大门紧锁,门口挂着大锁,贴着招租广告,还有4家店铺在装修。
祝老板就是装修大军中的一员,因为原先的男装店铺过两天就到租期了,祝老板打算过两天就搬到6街新租的一间店铺。
针对“关门潮”一说,祝老板表示,确有其事。
“从去年开始,大家生意就不好做。但是房东们还是不愿意降租金,很多人自然就不做了。”祝老板说,原先好几条街的店铺都关门了,现在因为不少房东终于将租金下降了,不少租客才逐渐回归。
“我原先有一间店铺,1年租金就要15万元,想让房东便宜点,房东死活不同意,所以只能另找地方。如今不少房东松口了,大家这才陆陆续续回归。”
800多间店铺
高峰时有110家关门
吴圻汉是义乌世纪商城管理办公室主任,在他看来网上流传的有关“关店潮”的传言虽然并不属实,但也暴露了一些实际问题。
“800多间店铺,最高峰的时候大概有110家关门,占了1/8,比例说多并不多。”吴主任说,关门的主要原因是统一租约到期日为8月27日。但经过这几天的续约和招租,目前只剩30多间店铺没有租出去。
即便如此,这也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世纪商城开业11年来,从来都是一铺难求。”吴圻汉介绍。商城占地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
曾经是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地下商场。地下第一层为商业步行街,东、西方向街道11条,每条街道长约200米;南、北方向的街道2条,长约150米。共有800余间店铺,一间店铺的售价从30多万元涨到过300多万元。地下二层为1.8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性超市,人气不错。
对于如今部分店铺关门的情况,吴圻汉却并不担忧:“这是正常的市场现象,如今有网上购物,又有那么多新的市场和商城开门营业。”
危机原因
租金成本高,附近服装市场抢生意
为什么现在地下商城的生意难做呢?在地下商城经营10年内衣店的江女士认为,距离地下商城仅有数百米远的篁园市场开业是诱因。
江女士说,篁园服装市场距离地下商城只有两三百米。篁园服装市场不仅批发而且兼顾零售,而且夜间也营业,加上货品档次和地下商城雷同,自然吸引了大批客人。另一个原因则是地下商城的租金太高。
而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潘小姐的认同。23岁的潘小姐2009年开始在地下商城工作,起先她是帮别人看店,2011年有了一些积蓄后,在地下商城4街租下了一间店面,卖起了女装。
“篁园市场没开的时候,生意还可以。但他们也搞零售以后,我这边生意都没了。”潘小姐透露,自己店里有很多衣服都是到篁园市场淘的,但是那边零售和批发比起来差价才20多元。而这边算上房租,每天的成本就要500多元,因此根本没钱赚。
“经常会有顾客到我们这试衣服,试好了再到篁园买。”对此,潘小姐也相当无奈。
盛小姐是义乌佛堂人,今年4月份刚才从地下商城搬到篁园市场来,卖的还是女装零售。
盛小姐为此算了一笔账:“我现在的店铺摊位费是6万多元,税费什么的加起来是9万多元。可我以前在地下商城的店铺,面积只有现在的一半,租金却差不多,位置也没这里的好。再说利润,以前我一个月净赚3000多元,现在差不多有5000元,所以还是这边好。”
市场调节
店铺租金价格普遍下降2~4万元
虽然经营户们普遍认为租金太高,而一些房东则认为,部分租客是在联合压价。
2003年,义乌的吴先生花了28万元买下了义乌世纪商城4街的一间店面。10年过去了,租金也由原来的1万多元,涨到了现在的18万元。
吴先生说,以往每到租期这间店面都会被人抢着要,但今年情况却让他懊恼。
“去年,我的店租出去是18万元,今年那人想续约。我让他开价,他竟然说7万元,我当然不同意。”
吴先生说,这些年他一直在莫斯科做袜子生意,这个店面以前根本不用他操心,出租都是电话里沟通的,今年要租店的人虽然也很多,但开价都低得离谱。
“去年和今年价格差了10万元,还不只我一家这样。我了解过了,肯定是商家联合起来在集体压价。”
9月4日下午,吴先生从国外赶回了义乌。他说:“我隔壁的店面已经租出去了,19个平方米14.3万元。我的店有25.8平方米,面积大位置又在大通道边上,没有15万元我是不会租的,我宁愿让它空着。”
对于房东和经营户之间的拉锯战。吴圻汉说:“商铺的租金价格自然要由市场来调节。商铺前几年租金一直呈现虚高,最高时一间商铺一年租金就要20多万元。现在租金价格普遍下降2~4万元,也回归到了正常水准。”
- 义乌将对海内外高层次创业人才最高奖励5000万元
- 最高达5000万元的奖励资助 义乌招才吸引力有多大?
- 聚集“第一资源” 创新驱动发展
- “义乌英才”计划引发万众关注
- 浦发银行十亿元专项贷款 为义乌电商企业“解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