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05日讯 “今年不再漫无目地闷头干活了,而是根据规划接订单、做菌棒。”有的放矢地劳作,使云和凤凰山街道河坑村村民张永贤今年的菌棒种植量比去年翻了一倍。但与此同时,考察市场、技术学习的时间却比往年充裕多了。“干这行十多年了,这样的尝试还是头一回,没想到效果这么好。”
张永贤是河坑村的食用菌种植大户,菌棒的年种植量一直在6万段左右。“全家人每天从早忙到晚,一年到头都得围着菌棒团团转,根本没空‘充电’、学新技术。”
今年3月,张永贤被村里列入了首批新型农民培训名单,还有了贴身指导的“职业规划导师”。原本一味忙碌的生活开始发生了明显变化:“不再每天埋头在菇棚里忙活,而是制定了工作进度规划表,根据计划花更多的时间做市场拓展,并且尝试发展订单农业。”
像张永贤一样实现“转身”的农民不在少数。今年,河坑村作为云和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试点村,选拔了49名学历在初中以上、菌棒栽培量达到3万段以上的种植大户为“一期学员”,他们除了定期参加技能学习、在导师指点下制定职业规划外,还能随时获得农技专家的产业发展指导,通过考核达标的农民不仅能拿到新型职业农民证书,还可以享受到种植补贴、技术扶持等多项优惠政策。
“村里50%的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过去大多数人都是不问市场、不问技术埋头苦干,常常是一年忙活下来,效益却不明显。”河坑村党支部书记叶好和告诉记者,村里曾做过一个初步调查,全村的务农劳动力中,具有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到85%以上,但参加过技能培训的却不足15%。
“第一年没经验,全凭自己摸索,结果5000段菇棒只成活了一半,损失惨重。”和许多新涉足食用菌行业的村民一样,粗放型的种植模式令农户张小平吃了不少亏。也正因为如此,“转型提升、全面发展”的诉求在青年一代农民中显得尤为强烈。张小平说:“近半年的系统化培训不仅提升了我的种植技术,也让我学会做市场做规划、接洽客户,发展产业不再盲目。”
从“原生态农民”变身为新型职业农民,叶好和的最大感受是“乡亲们的眼界一下就打开了,现在村里的食用菌种植户都有了新分工,脑子活络的主攻市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心钻技术,整个产业一盘棋,就连‘体验式农业’这种新生项目都已经列入了发展规划,致富路越走越宽。”
来源:丽水网-丽水日报
- 长兴: 蓄电池再生循环经济助力传统蓄电池产业转型升级
- 浙江今年夏季水果量价齐升 产业转型升级成果明显
- 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支持浙商回归创业创新
- 全球化配置引领海宁皮革产业转型升级新路
- 腾退老工业集聚服务业 杭州拱墅产业转型促城市转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