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0日讯 在浙江大学教师节典礼上,有2位教授分获百万元大奖。他们是理学院数学系的张振跃教授,工学院电气工种学院的姚缨英教授。
从去年教师节开始,浙大每年要颁发一笔几百万元的大奖,给一批教学牛人。获得百万奖的老师,是学校层层选拔,最后由学校本科生研究生投票选出来的,姚缨英老师以得票数第一当选。这项奖励的标准非常简单,无需头衔,无需身份,唯一的标准就是:全校师生,认可你的教学水平。
所以这个奖项的获奖者,不一定是院士,也不一定是各种国家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很有可能是教坛上最普通、朴实的一线教师。他们一年要上五、六百节课;每节课下课都可能因为答疑“走不出教室”;不管是抽象的理科,还是棘手的工科,深奥的人文学科,文理科生都会被他们的课堂所吸引。为了能听他们的课,多少孩子守在电脑边,眼睛都不敢眨,就为了刷屏能获得选课名额……
记者昨天分别采访这两位教授,走进他们的课堂,走进他们的办公室。如果不是这个奖项,我想可能媒体不会注意到两位这样低调的一线教师,他们在讲台上教了30多年书,一辈子醉心这方天地;他们每节课都要花至少两倍于课时本身的时间备课,为了学生能爱上学习,学有所用;他们在课堂上是出了名的严师,学生题要做得,礼貌也要懂得;他们在课堂外又是学生的“妈”,学生的“兄弟”。年过50岁的他们,最享受自己是青葱绿里头,一抹特别的绿。
姚缨英
啥事都找姚老师
同学更爱叫她“姚妈”
昨天,记者听了姚老师的一堂课。
“同学们,恭喜你们。你们能够到‘爱班’(浙大工科的精英班,爱迪生班),说明你们大一的绩点(学业平均分)都很高。如果一年以后,你在这个班,还会感到轻松自在,那么你是值得骄傲的;如果两年以后你们毕业,回味本科的生活觉得很有收获,那么你更应该感到辛苦付出是值得的。”
昨天下午一点多,姚缨英第一次在大二工科生“爱班”学生面前亮相,讲《电路分析与电子技术基础》第一课。她一如往常地扎着马尾,细碎的头发用几个卡子一丝不苟地夹住,上身穿一件蓝色牛仔布衬衣,下身搭宽口黑裤子、凉鞋。
这朴实的打扮,耐心、真诚的口吻,让底下几十个孩子感到她就跟家里的妈妈一样。
记者问几个工学院的高年级学生,大家说很多学生,都喊姚老师“姚妈”,啥事都要找“姚妈”,在工科生圈里,一年一年的学生——成绩好的,写推荐信、咨询选课建议,找她;成绩不好的,请教题目、重修课程,也找她……
“同学们已经按捺不住,想知道这个学期这门课,老师要怎么‘拿你们玩儿’,那么,我来介绍一下。”台下一片哈哈笑。
介绍完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姚老师切入同学们最关心的考试、考核问题。
“这个学期,大家要独立完成一个智能小车的电路设计,要求它能在另外给出的任意一段轨道上跑路。注意,汽车跑得姿势不优美,或者脱轨,我都是要扣分的噢。”
“姚妈”对教学要求高,上过她课的工科生都知道,“姚妈”留的附加作业,从来都是她精心筛选过的经典题型,给她当助教的研究生都心存畏惧,因为需要批改的作业远远超出书本上的题目量。
姚缨英上了30年课,对课堂充满神圣感。
比如她主讲的《电磁场》课程,是学生中间出名的“老虎课”。“学生还没有学,就有很强的畏惧心理,我就要研究怎么简化教学,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
姚缨英说,她上的所有课,都是上一遍备一次课,精简内容、补充练习,变换教学方式等,“上过的课,一般一节45分钟的课,要再花90分钟的时间备课;如果是新课,那就再加倍。”
姚缨英每学年要上十几门课,总共400课时,每周有十几节课,比普通老师多一倍。姚缨英领衔电气工程学院的一个特殊团队,叫做电工电子基础教学中心。这个全校鲜有的36人团队,由一线教师组成,每位老师都是这样兢兢业业做科研、研究教学。
姚缨英说,这个杰出贡献奖,她是代表团队拿的,一百万奖金,她已经想好了用途,“要在团队里设立奖励基金,鼓励老师们花更多的精力研究教学。”
张振跃
潮流范儿不输明星
蹭他的课需自带折叠椅
昨天下午3点,记者走进浙大数学系教授张振跃的办公室。
10平方米的办公室很紧凑,但非常文艺:办公桌背后,一块1.5平方米的黑板上,密密麻麻各种数学公式,朝南的窗边,一溜大大小小的绿色植物,最旺的一盆吊兰,已经生发出了一根根青葱的“兰花辫子”。办公桌上还有一个很温馨的摆设,就是1岁外孙的两张照片。整个办公室的人和环境,很适合做摄影工作室。
这位和台湾歌星张震岳有同音名字的数学系教授,潮流范儿一点不输明星:一件POLO横条衫,一条LEE的灯芯绒休闲裤,底下一双NIKE跑鞋,老潮老潮。
不过,数学老师光有文艺范儿也是不够的。数学这门学科,它是多少人的噩梦啊。昨天,学文科的记者,看到一黑板的公式就眼晕。
“光是这么讲数学公式,确实是非常抽象,深奥。”张振跃说,上数学课,真要下功夫。比如他上课,课外要做很多“潮流”功课:
“不要看我头发花白年纪大了,我内心很年轻的。”张振跃讲课,流行元素不断,比如讲面积,他引入“大小S(台湾姐妹明星花的代号,又可以作为面积缩写S的指代)”的比喻,教学生记住算法;讲错题,他一一点评学生的问题,最后冷不防冒出一句:这个可以有;或者这个,真不可以有——带着小沈阳一般的表情与口吻。
因为诸如此类的冷笑话,张振跃在学生里头就得了花名“跃跃”。结果就是,深奥的数学课,吸引得全校学生都想选他的课。
今年大一有学生选不到跃跃的课,想了很多办法不奏效,就直接来找跃跃:“老师,我真想听您的课。您帮我开开后门。”
还有不少选不到的学生,索性就到教室去蹭课,没有地方坐,就坐走道,慢慢地,同学学乖了,蹭课自带折叠椅。
教了30多年书的张振跃,最享受的,就是老师这个职业带来的各种意想不到的惊喜。
跟张振跃聊天,他会不自觉地以这样的句式感叹:“啊,做老师就是这点好……”
他说,我年轻的时候,刚到浙大工科混合班(竺可桢学院的前身)上课,那时候混合班的学生常常要轰老师下台,讲得不好,一点面子都不给。
90年代初,张振跃第一次在混合班上课,就看到后排有个男生在摇头。
吼吼,年轻气盛的张振跃三板斧下去,学生全服气了。
后来张振跃到世界各地做访问学者,遇见当年的优秀学生,都会认出他来很亲热地叙旧。
“呵呵,做老师就是这点好……”他笑说。
“心平奖”
是这么来的
2011年的教师节,浙江大学宣布设立由浙大校友段永平和夫人刘昕捐资设立的“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基金”,以此激发一线教师的工作热情,树立业务精湛、关爱学生成长的优秀教师典范。
这是段永平校友回母校参加2011届毕业典礼期间确定的意向,他本人对于这一奖项的设立特别用心。
段永平说,设立奖教金是值得做并且是他非常愿意做的一件事,大学要尽一切力量褒扬优秀的师德师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去年,浙大公共管理学院的郁建兴教授,首获心平奖教金杰出贡献奖。
心平奖比拼的是哪个老师课讲得好,所以在评选过程中,有一个环节,是学校评选委员会的专家,到各个教授的课堂去听课。
当时浙大的校长杨卫教授,去听课那天,郁教授讲的是经典著作——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首位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
因为“心平奖”评审,原本杨卫只需听一堂课。结果这位研究力学的教授,忘记自己前一天是凌晨4点才出差回杭,被郁教授的课生生地吸牢了,一坐下就起不来,连着听了三节课。
- 最高达5000万元的奖励资助 义乌招才吸引力有多大?
- 浙江大学2013级本科新生报到:大学,我们来啦!
- 大学,我们来啦!浙江大学2013级本科新生报到首日
- 浙江大学生溺水遇难 8000元捞尸费难倒贫苦之家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