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601班的同学们准备午休了。
浙江在线09月12日讯 暑假里,宁波一位11岁的小学生,写了篇作文,取名《园丁与导游》。
她提出一个问题:大家约定俗成用园丁形容老师,这真的是对这个职业合适的比喻吗?
她得出一个结论:我希望老师像导游,带我们去游览各种美景,而不像园丁,修剪掉我们不听话的枝丫,把我们变整齐。
10日教师节当天,学生的班主任、新浪红微博“我们1班”博主王老师,把原文贴在微博上。
小姑娘没有想到,这个她脑子里一闪而过的观点,一天内就吸引了网友3万多次转发、1万多条评论。
昨天记者探访宁波海曙区的这所小学601班,寻找文章背后的故事。
作者是个精瘦的长腿妹
她跑步跳高样样行
王老师告诉我,文章的作者叫瑶瑶,是个女孩儿。作文是她的一篇暑假作业。
“呀,瑶瑶生病了,开学第一天后就没来过。”记者走进1班,看到属于瑶瑶的第二排某个位置,桌椅空荡荡,孩子们聚拢来:
“我们写一篇400字的作文,勉强可以,瑶瑶随手一写,就是六七百字。”晓蓉说。“她可爱吃零食了!可是……她好瘦!”大头妹说。
从同学的描述里,我看到一个朱天心(台湾作家)一样的爱美食,爱文字的文艺乖乖女,这么地“趴在桌边写文章”。
昨天下午,爸爸陪着差不多痊愈了的瑶瑶,来了趟学校。记者见到了白静斯文的瑶瑶。
真瘦。小姑娘个头超过150公分,体重只有32公斤。穿了条短脚裤的她,两条腿长得要盘盘腿坐才舒服的样子。“我是很爱吃东西,可是我不吃巧克力,嘿嘿。”
瘦得很有筋骨。瑶瑶曾经是学校春水文学社的社长,同时又是班里的体育委员。她跑步快,跳高成绩在海曙区里能排进前三。
奇思妙想,不按套路出牌
她说大人太忙没时间思考
不过,瑶瑶自己否认是乖乖女。
跟她交谈一会,就会发现她的特立独行。记者得出个结论:她是不按套路出牌的女孩。
“好多大人看到你的文章都说深刻。”记者想听瑶瑶说说对大众评价的反应。
“嗯……我想大人都太忙了,没有时间思考好多问题吧。”
记者一身冷汗:“你怎么想到写‘园丁’了?”
“也不是刻意写的。”瑶瑶说,她暑假作业写的八篇文章,也是各式各样:去玩啦,在家里看电视啦,妈妈有一天病啦……都有。
一个月前,她跟爸爸聊老师这个职业,有了这篇作文的灵感。“园丁吧,一到刮风下雨,或者骄阳热火,都要出来保护花草,平常还要统一浇灌、修剪,管得太周到。”
“但我感觉老师不该是这样的。”瑶瑶想起她暑假里去旅游,导游会带大家游览各地风光,但是到了一个地方,大家可以自由欣赏,有几天还可以完全自由行。“我觉得老师像导游这样很好呀,给我们自由,别担心我们累着饿着。”
爸爸跟女儿说,你怎么想,就怎么写。于是瑶瑶就写了这篇《园丁与导游》。
生长在一个开放的家庭
她认为自由是最重要的
瑶瑶生长在一个很开放的家庭。她的父亲在医疗系统工作,母亲是大学政治老师。
这样的环境“养出”了奇思妙想不断的精灵:比如,瑶瑶养了只小仓鼠,她叫人家肥仔。为了保证冬天被冻得呆若木鸡的肥仔度过这一劫,她提着肥仔的尾巴,凑到正在做晚饭的电饭煲边热热;比如瑶瑶也和很多小姑娘一样,想要养条狗,“我要狗做我的保镖。因为我怕狗,我要以狗治狗。”我的天呐。还好她妈妈还没同意她养狗。
“不过这件事情并不是太重要,不养也没事。”
“什么事是最重要的?”记者问瑶瑶。
“自由。”小女孩一本正经,她说每个学期,她一定会和妈妈“角力”到底的一件事,是妈妈给她订的作息时间表。“太细太紧啦,我有时候做事情会沉醉,不喜欢被打断。比如我爱画画,我希望可以一气呵成。”
看上去蛮纤细的孩子,但瑶瑶说她不太哭。“我蛮强悍的呢!一般我只有委屈的时候哭。”什么时候委屈,喏,“角力”败下阵来的时候。
看来这还真不是一位朱天心,倒是有点洪晃(时尚杂志主编,在圈子里以特立独行出名)范儿。
园丁与导游
作者瑶瑶
幼儿园时,老师说,“老师就像园丁,哺育你们成长。”小学低段时,考试试卷中出现“老师就像园丁,哺育我们成长”的句子。(小学)高段时,会出现“老师就像()”,()这类的题目,深受“园丁”思想教育的我们,大都会不假思索地写上“园丁”。
用园丁来比喻老师,用花草来比喻孩子,每个人都知道。可是,园丁这个词,真适合老师这个职业吗?
去百度上搜“园丁”,第二种解释就是“可比喻为老师”,但去输入其它词汇,恐怕很少有“可比喻老师”这种解释。由此可见,中国的“园丁思想”,被牢牢地锁住,连百度、字典也承认了它的“功劳”。但我始终觉得,人的想法不可以是统一的,正如人们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某一天,我发现我们脑中比喻老师的词,几乎都被“园丁”所占有了,难道没有其它了?嗯,肯定还有!哈,我想出来了!导游!是个挺合适的词,以后再有这种问题,我就填“导游”。
导游,真的挺合适,他们带我们去参观一个地方。或许,我看见树,你看见鸟,他看见草地,每个人所发现、拍的景色都不一样。老师教我们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在某些人看来,这个对自己有帮助,另外一群人呢?感觉那个适合自己。同样的知识,我们对它们的理解有不同,也就造就了不同的人才。
反观园丁、花草,就不一样了:这些花草的命运都已经是安排好了的。牡丹不会变成玫瑰,百合不会变成月季。在风雨中,有园丁的保护,自己所努力的,也只不过是发芽、吸取营养罢了。它们只需要接受,而没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我希望老师像导游,带领我们去游览各种美好的风景,而不像园丁,修剪掉我们不听话的枝丫,最终让我们长成了只会听话的植物。
期待“导游”,是对师生关系的重述
在独立语文教师、越读馆创始人郭初阳看来,一个6年级小孩的文章,引起这么大反响,很好地说出了大众对目前教育现状的不满。不仅仅是对把老师比喻成园丁的不满,更多是对机械、教条的教育不满。
机械教条的教育痕迹,比比皆是。比如有的学校,要学生把刷牙杯摆成同一个方向,整不整齐还要用尺量过;比如有的学校,规定在食堂吃饭,女生不能和男生面对面;比如有的学校,动不动就布置学生,把写错的字抄写100遍……
所以对这篇小学生作文的评论,大多数网友都赞扬这个孩子“在僵硬的教育环境下,还能拥有独立思考”。
“当前教育的生态,很多是灌输式教育,没有说要解放人,启发人,而是束缚人,禁锢人。比如人教版语文教材,没有语言的力量和人性之美,反而弄虚作假;那些编审者,面对质疑,拒绝沟通,拒绝反思,摆出编写教材的尊严和权威不可被挑战的样子。”郭初阳说,教育的很多问题,是因为“权威”拒绝沟通和挑战。
“把老师比喻成园丁,学生比喻成花草,本来就是一个不平等的关系。老师是人,是主导者,学生作为花草,只能被管理和服从。他们永远不会站在同一个平台上。孩子能反抗这种常规的比喻,把老师和学生比喻成导游和游客,起码他们在同一个平台上,是有互动的,目的是一致的。”郭初阳觉得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教师是一个多重角色的复合体,有时像父母,有时像导演,有时和学生是挑战和迎战的关系。
但当下的教育环境,很多时候没有做好挑战和迎战的准备。所以校园经常出现一些怪现象,规矩合理与否并不重要,师长的尊严、权威却不可以破。许多老师也鼓励学生活泼地思考、大胆地创新、勇敢地质疑,可在学生的“德育”上,却还是要把孩子训练成一个中规中矩、言听计从的温驯的学生。如同龙应台所说,在“智”上,希望学生像野马一样往前冲刺;在“德育”上,却拼命把学生往后拉扯,用框框套住,以求控制。结果在校园里,孩子发型都要一样,举手投足一样,思想观念一样,像工厂生产线所吐出的一部部机器。
教育大环境不理想,但一代代孩子给了未来希望。正如网友所说,小学生拥有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让大人都自愧不如。而这就是进步的力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