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走出去,寻找梦想的天堂;留下来,不再是孤独的世界。9月1日,本报收到浙江省最偏远行政村——庆元县官塘乡山头村村民委员会的求助信。这封摁满村民红手印的来信,道出了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诉求。如何让吃喝不愁的留守老人拥有充实的精神生活?连日来,本报记者分赴台州、金华、丽水等山区农村,真诚倾听空巢老人的心里话。今起“佳友民情快车”栏目推出《关注空巢老人精神生活》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劳作之后,村民吴存清总喜欢迎着夕阳眺望,思念在远方的孩子们。吴晓鹏摄
“女儿你终于回来了!”周月英拉着女儿吴邦娇的手不愿放开。吴晓鹏摄
浙江日报庆元9月11日电(记者 俞佳友 聂伟霞 吴晓鹏)孤寂的山,忠实地伴着孤独的老人
日间耕种,夜晚悄悄与山风说话
昏暗灯光下,用心抚摸孩子遥远的身影
浑浊的泪水,顺着大山的沟壑流淌
中秋节快到了,当你和爸爸妈妈相聚在一起吃着香甜的月饼,说说笑笑时,可曾想过那些生活在大山深处的留守老人?他们的子女大多一两年才回家一次,甚至几年都不能回家。
庆元县官塘乡山头村是我省最偏远的行政村,地处浙西南,与福建寿宁交界。海拔1000多米的山村里,留守着40多位老人。中秋前夕,本报记者走进山村倾听老人的心声。
说不尽的思念
金色的晚霞透过古老破旧的木板房,洒落在吴心银的脚旁。
60岁的吴心银独自坐在屋檐下,面朝村外的山岗发呆。路过的乡亲知道,她又在想山外的孩子们了。
吴心银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外嫁到了福建等地,儿子在台州路桥一家公司做保安。老人告诉记者,女儿们过年的时候会回来,但是儿子有8年没回家了。
“很想他,不知道在外住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老人眼角流出了浑浊的泪水。儿子平常会打电话回来,每次都在匆忙中挂断。她知道儿子厂里人手少,一人兼多职,工作很忙。
今年5月,老伴因病去世,吴心银越发感觉孤独。“特别是到了晚上7点钟以后,大家都关灯休息,我很害怕一个人在家。”
吴心银家很宽敞但十分简陋,偌大的土灶已几年没烧饭,平时只用一个小煤炉,早上烧两个菜吃到晚上,电视接收器已生锈,卧室里一台老式的台式电视机,三个月放不出画面了。
为了打发时间,吴心银在房前屋后开辟了3亩荒山,种植蔬菜,早上5时就起床,一直忙到太阳下山。她最开心的事是村里有人需要帮忙做农事,她总是第一个主动上门,她不想让自己停下来,累了才容易入睡。
“20年了,我们一家人没有在一起过中秋节。”64岁的吴存哲对中秋节的快乐记忆停留在20年前,那时两个孩子还没外出打工,他从福建寿宁花了一元钱买了一只大月饼,儿子直喊“好吃”。
去年因车祸腰椎骨折后,吴存哲已无法行走,今年中秋,他再也不能下山买月饼了。说起孩子们,老伴陈藏梅抹着眼泪说:“我很想孩子,存哲就是不让我打电话,他怕影响孩子工作,其实我就是想和孩子说说话。”
山头村是个贫困村,2012年人均年收入3000多元。老人们住的房子都是泥木房,村里没有任何娱乐设施。老人们大多白天劳作,晚上孤独地坐在屋里发呆。因为怕影响孩子工作、生活,他们都把思念放在心底。
其实我也想家
今天是周月英老人期盼已久的日子,女儿从宁波回家,提前陪妈妈过中秋节。这对山村的老人来说,是件大喜事。老人早早地梳洗好,等着女儿。
下午5时,周月英的女儿吴邦娇几乎和我们同时到达山头村,吴邦娇一手拎着一箱牛奶,一手拎着一盒月饼,从村口走来。站在路上等候的周月英,拄着拐杖迎了上去。
吴邦娇一脸的疲惫。她说回趟家真不容易,路上花了十多个小时。山头村没通公交,吴邦娇要转上三趟车,走上10来里的山路才能到家。
“其实,我也想家。”吴邦娇拉着妈妈的手说。吴邦娇在宁波一家小超市做售货员,一天工作十来个小时,月收入一千多元。十年前,周月英得了糖尿病,一年比一年严重,吴邦娇几次想请假回来看母亲,都没被准假。
“虽然经济条件不算太好,但吃穿不愁了,愁的就是母女很难见上一面,难得能坐在一起吃顿饭,聊聊心事。”周月英母女俩的手一直没放开过,聊天时眼里含着泪花。
拿什么抚慰你
山村的夜来得早。晚上6时30分,山头村党支部书记吴心炳家的灯亮起来,因为记者的到来,村里老人都聚集到吴家的厅堂喝茶。
“虽说山村经济条件不好,但可以说‘医食’无忧。”67岁的吴存昌打开了话匣,他说,这几年小山村面貌悄悄在变化,村里开通了5公里康庄公路,四周修起了林耕路,村民上山、下田干活越来越轻松了。2011年村医疗点恢复,外出打工的“赤脚医生”又回到村里。
“老人缺的就是精神生活,他们想着子女能常回家看看。”村支书吴心炳接着说。
“如果村里新建的老年活动中心能用起来,老人们能经常聚在一起说说话,也好解解闷。”吴邦娇提议说。
“有了老年活动中心,老年人就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寂寞,大家一起玩乐,说说事,把心凝聚到一起,团结互助,彼此有个依靠。”村民吴存高说。
“活动中心好,我们看电视到天亮也没关系。”吴心银表示赞成。
吴邦娇说的老年活动中心,其实是个“半拉子工程”。去年,在本报佳友民情快车的牵线搭桥下,村里募集了爱心款20余万元,建起了占地100多平方米的二层小楼,但由于资金缺口大,目前,活动中心还是一座只完成框架的空房。
“如果装修、添置设备,粗略估计还要二三十万元。”吴心炳翻开笔记本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即使建了老年活动中心,后续运转也是个难题。
如何让像山头村这样大山深处的老人告别匮乏的精神生活,让他们的老年生活更加幸福?佳友民情快车将继续关注。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