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四明山深处的杖锡中心小学 今年开学只迎来了18人
2013年09月12日 06:38:46

  今年开学,全校只剩下这18个学生了。

  两幢教学楼显得特别空旷。

   浙江在线09月12日讯 今年九月初,宁波四明山区深处的鄞州区杖锡中心学校,又迎来了新的学期——这所海拔800米的学校,在师生们齐唱国歌后,正式开学。

  这所学校,是宁波海拔最高、学生人数最少的学校,师资配比也让人“瞠目结舌”——全校9名教师,1到6年级学生加起来只有18人,而新学期入学的新生,只有2人。

  校长应良淼告诉记者,现在,学校里有一年级学生3名、三年级5名、四年级3名、五年级4名、六年级3名。这些学生中,10人来自杖锡乡及周边三个村,8人是外来务工者子女。同时,学校师生比例高达1比2。

  “这里的老师大多从外面调来,当然也有几个是本地人。这样的学校,是否应该继续存在?当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的坚守让我十分感动。”应校长说,“别看学校现在只有这么几个人了,曾经这里也有过三四百名学生。但是,随着适龄学生家长的外出务工,导致生源也越来越少,现在只有这么几个孩子了。”

  这所有着三十多年历史、原本人丁兴旺的学校,目前正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探访学校

  进山花了一个多小时

  空旷校园里只有5间教室开着

  当记者从高速路口下来后,又开了二十来分钟先抵达宁波鄞州区章水镇。向导小陈告诉记者,从章水镇到学校所在的杖锡乡,大概还有30多公里路,开车需要一个小时。

  驱车进山后,一路上只遇到了两三辆交会的车,大多数时间,只有我们孤零零一辆车在盘山路上行驶。

  “山头上有块樱花地,除了每年樱花盛开的日子,一般这条路上不会有很多车。”小陈说。

  一个多小时后,记者终于进入了杖锡地界,又开了5分钟,记者在山腰上看到了窝在山坳里的杖锡中心学校。学校很醒目,两幢三层教学楼一幢青一幢红,相较于其他灰白的民房,显得特别气派。

  闻着桂花香,记者便找到了杖锡的集镇。小陈告诉我,这个季节,闻到桂花香就说明到了,集镇上大多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很少看到年轻人。

  顺着一条水泥浇筑的小路,记者来到了杖锡中心学校门口。进门转弯,是一个篮球场,四周都是黄土地,长着些杂草,几个孩子正追着一只皮球打闹。

  学校面积9000多平方米,一眼望去十分空旷。学校老师介绍说,学校的硬件条件一点都不差,每个教室都有空调,语音室、多媒体教室齐备。

  这样一所学校,目前只有5个教室在开课:1、3、4、5年级的教室在一楼,6年级的教室在2楼,“二年级只有一个学生,因为学生自身条件的关系,我们把他并入了一年级”。

  记者走在校园中,教室里面时不时会传来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尽管不是很整齐,但是充满了认真。

  设施完备

  每年财政投入百万

  费用全免空调电脑都有

  刚上完课的数学老师徐莉娜很自豪,学校的硬件没话说,跟其他学校比起来绝对不会差,学校的课程也几乎跟城里学校一模一样,一门也不少,“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学校绝对是百分之百完成的”。

  通过聊天,记者得知,凡是在这里念书的孩子,一切学杂费和书费都是免费的,还包括孩子午饭费用也是学校解决的。记者了解到,杖锡中心学校,每年的财政投入有100多万元。

  钱老师已经在这里扎根11年,他刚来时,学校还有300来个学生。10年间,学生数量锐减到现在的18人,“只有还有学生在,我们就会一如既往地认真教学”。

  对于钱老师来说,人少也有好处——可以进行“小班化”教育。“如果我一个人要教40个学生,那我的精力肯定是分散到40人中去了;如果我只需要教5个学生,那么这5个学生可以得到更多我的关心。”钱老师说,“经过这样的小班化教育,我们去年毕业出去的孩子,升学考试合格率百分之百。”

  教师坚守

  学校正在一点点消亡

  这是他们心里最沉重的阴霾

  尽管这样,老师们也有无奈的地方:不少学生家长是外来务工人员,说走就走;本地人对教育不是十分重视,一些适龄的学生甚至需要老师去做工作才能来读书。“倒也不能完全怪家长,有些孩子是隔壁村的,走路过来上学的话需要半个小时。”徐老师说。

  在所有老师的心里,有着这样一个一样的心病:学生生源越来越少……

  “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学校消亡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等到真的没有生源的时候,这里的孩子肯定就会被分到外面去念书。”徐莉娜说,“而且按照现在这个趋势,这一天的到来不会太晚了。”

  据了解,去年秋招新生仅1人,今年招了2名新生,这些数字刺痛着老师们的心。

  除了担任数学老师,徐莉娜还是学校的教导处主任,她是土生土长的杖锡人。“我就是在这所学校念的小学,毕业后去了杭州,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宁波。”徐莉娜说,“当时鄞州区教育局统一分配的时候,我的第一志愿就是这里,不为别的,只为回报这个曾经给予过我的学校。”

  “只要学校还在,我们就会继续扎根在这里,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好的教育。”徐利娜介绍,虽然学生人数日渐衰减,但老师们还是想尽办法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通过在每个班级安排部分学生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氛围。

  新学期开学后,教师队伍中又增加了两名90后的老师,他们来到这里后,并没有对大山中的学校产生畏惧。小孙就是其中一名,他负责教低年级语文,“来的之前就有心理准备,来了以后也适应得挺好”。

  小孙最大的愿望,就是练好车技,把自己的私家车开到学校来。对于他来说,一天只有一班公交车往返于杖锡和章水镇,实在太少了,“有车以后会方便些,如果有机会,我想也会带孩子们出去走走”。

  何去何从

  农村越来越空心化

  预示学校关停的命运不可避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村民都已经外迁。杖锡在鼎盛时常驻人口约有三四千人,但现在却没有这么多了。越来越多的学龄儿童随着外出打工的父母到外地求学,留在大山深处的往往是留守老人和少数最困难的家庭,这也就意味着适龄的儿童也越来越少。

  记者了解到,当地政府4年前就已经启动中小学校区规划,打算把杖锡中心学校等生源逐年减少的山区学校,撤并到山外去。据镇政府分管教育的负责人介绍,现在一所新的中心学校(包括中学和小学)建设已经通过规划审批,最晚今年年底前动工,计划2016年春季开学投入使用。考虑到山区孩子需要寄宿,新学校的硬件也十分完善,比如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入住4人一间的寝室,配生活老师。这对这些大山深处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大山中适龄儿童的消亡问题是一个趋势。虽然大山中的教育质量也不会太差,但家长肯定更希望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这位负责人说,“作为我们,把能整合的资源整合起来,让所有的孩子凑在一起学习,也利于师资力量的整体规划。”

  五年级一共4名学生在上课。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陆海峰 编辑: 吕术艳
杭州小学生书写传统

杭州小学生书写传统

每日关注
  • 保健食品中猫腻多 5万多买来的保健品只能算是食品
  • 装有47台iPad的箱子不见了 价值快递员30个月总收入
  • 杭州中小学校体育场向社会开放 一学期下来苦水很多
  • 淘宝报案控告“阿里黑” 杭州警方跨省调查引来关注
  • 59岁超市扫地大妈竟是毒贩 为了41岁男友她铤而走险
相关阅读
  • 乐清小学开学三天后紧急停课 纪委牵头调查污染源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