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4日讯 都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可浙江这片10.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却时时能给我们惊喜。
不信?
你看——
“三大体系”、“八项工程”、“十大计划”……省委精心谋划的这一个个举措,在为文化强省建设吹响号角的同时,给5600余万浙江人的生活涂抹出鲜亮的细节色彩。
在这里,不仅有日渐富裕的物质生活,更有丰盈温厚的精神世界。
你听——
务实、守信、崇学、向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融入滚滚生活洪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正成为所有人共同的价值追求。
在这里,最美这张闪耀的名片,早已不再是偶得的盆景,而成为随处可见的风景。
抓人文、建阵地、重基层、促产业、强队伍。一个个新难题的破解,一个个新亮点的出现,一个个新品牌的打造,惊喜的背后,是浙江对时代、对发展静默却自信的回应。
百舸争流,看今朝!
践行梦想:照亮未来
镜头
“你所在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怎样,中国便怎样。”讲台上,来自湖州吴兴区大学生村官宣讲团的许乐激情飞扬,讲台下,每一位观众聚精会神。
“一个乒乓球重2.7克,加上0.1克的智慧,0.1克的毅力,0.1克的挚爱,那就是留守儿童小本最大的愿望。”来自台州路桥区委党校的郑岩滨通过一部微电影,和大家分享自己践行微公益的梦想与心得。
今年6月30日,由省委宣传部、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共同主办的“中国梦·我的梦”——浙江省第四届微型党课大赛上,14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基层宣讲员走上讲台,在短短6分钟里用智慧与深情,讲述各自的梦想。
【解读】
信念引领梦想、最美激发梦想、劳动创造梦想、实干成就梦想。我省围绕这“四大教育”活动,广泛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组建各类中国梦宣讲团670多个,兼职宣讲员1.2万多人,举办各类宣讲2.6万多场,听众达760多万人次。核心价值:精神航向
镜头
在这里,他们谈理想、谈热点、谈实事,人人争说“我心目中的价值观”;
在这里,“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表彰、如何向“最美司机”吴斌同志学习等等,都是热议的话题;
……
在杭州市下城区,有一个特殊的沙龙,叫“青春思辨”。
每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为沙龙活动时间,每次突出一个主题,推出讨论话题,在72个社区的青年中统一开展“我们的价值观”讨论思辨活动,形成青春的共识。他们还在楼宇企业员工和外来务工者中分别开展“楼宇白领价值观”和“新市民价值观”大讨论。
【解读】
在风雨喧嚣中始终对生活中的闪光点保持永不懈怠的热情,在社会转型期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坚守核心价值观。
我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广泛组织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活动,举办各类座谈会、报告会和研讨会8000余场,全省超过1000万人参与讨论,网上参与讨论800多万人,共同提炼弘扬“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
道德楷模:温暖你我
镜头
“女儿生病期间,许许多多素昧平生的好心人关心、帮助过我们,这才使我萌生了捐献女儿器官帮助他人的念头。”提及离世的女儿文文,开化县音坑乡对门村农民徐萌仙的声音开始哽咽,可她依旧选择坚强,“现在,她的心脏还在跳,她的眼睛还在看着这个世界。我的女儿还活着。”
日前,第三届浙江省道德模范徐萌仙、魏均、叶霄雯、陈斌强来到杭州市滨江区六和社区,和居民面对面交流。
“能抵住那么多流言蜚语,捐献女儿的器官救人,是一种更伟大的母爱,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六和社区居民毛凤林用手抹去眼角的泪水,动情地说。
【解读】
浙江好人,德行天下。为让蕴藏在他们身上的道德光芒,像明月般照亮浙江,照亮每一个浙江人的心,我省至今已组织开展三届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今年举办的第三次评选,有600余万人次参与投票,评选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5大类20位省道德模范。
最美浙江:无穷能量
镜头
最美妈妈吴菊萍惊世一托,最美司机吴斌忍痛一刹,最美爸爸黄小荣勇敢一跃,最美交警吴连表舍身一推……
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汇聚成闪耀道德光芒的最美群像。这些像蒲公英种子一样播撒的真善美,在钱塘江两岸处处生根,已经成为时下浙江最美丽、最动人的风景。
我省最近举行的“最美激发梦想·最美浙江人”先进事迹巡回报告团,赴全省作巡回报告22场,1万多名群众现场聆听,引起强烈社会反响。
【解读】
发现最美,崇尚最美,传递最美,争当最美。
我省从去年开始大力推进“最美浙江人”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典型宣传和示范引导,以让更多的普通老百姓由旁观者变成践行者,使最美成为社会常态,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成为时代的强音。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杭州“最美现象”思想道德建设先进经验报告会,刘云山、刘奇葆等中央领导接见报告团成员。
文化礼堂:精神家园
镜头
天目山下的临安市清凉峰镇杨溪村,有座孝子祠,如今成了村里的文化礼堂。77岁的陈根莲老阿婆时常去,看着“学子榜”上两个留学美国的孙女照片,乐得合不拢嘴。
临安市2012年初在全省率先探索兴建以构建精神家园为内核的文化礼堂。文化礼堂包括“两堂五廊”:行礼的礼堂、学习的讲堂和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展示内容有表达主流价值的规范元素,也有结合当地实际的特色元素。村文化宣传员郎洪荣说,这些资料都是百姓踊跃提供的。
【解读】
给当代农民一个精神家园,给当代乡村一个精神文化地标。我省着眼“文化礼堂·精神家园”定位,开展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确定了今年全省1337家重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任务,并列入2013年省政府十件实事,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计划。
邻里一家:都市新风
镜头
举办一次“家好月圆团圆杭州”送月饼活动、陪孤寡老人看一场电影、举办一场“捕捉最美邻里瞬间”摄影活动、拍一部邻里互助微电影、开展一次邻里厨艺大赛……
日前,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街道浣纱书画院的10位书画家联袂书写了一幅20米长的《上城邻里公约》长卷,拉开了湖滨街道纪念邻居节十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
这个月,作为杭州市邻居节的发源地,湖滨街道推出“邻里和·一家亲”系列活动,重温“一碗南瓜汤”缔结的邻里情,弘扬“包容、互助、崇德、向善”的睦邻精神。同时,将在街道层面和各个社区分别评选“十大最美邻里”和“十大最美社团”。
【解读】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2003年9月18日,杭州市湖滨街道青年路社区向全市发出邻居节的倡议,拉开杭州市邻居节活动的序幕。如今,全省很多地方以邻居节为载体,共话和谐邻里情,共同发现最美邻里,使睦邻文化深深地扎根。
草根讲堂:百姓故事
镜头
无论是戴着草帽的老农,还是拿着笔记本的小学生,只要走进门来,都有一杯茶水相迎。在台州市路桥区闹市区的一家茶馆里,几乎每个周末,都有一场免费的文化大餐向公众开放。
“南官人文大讲堂”,是一个完全免费的公益性讲座。“南官”这个名字,就来源于当地的母亲河——南官河。
不去组织听众,主办方做好了门庭冷落的准备,事实却出乎意外。听众人数从第一场的50多人,到七八十人,再到场场突破百人。“南官人文大讲堂”已成为路桥的社会大学。主办方甚至设想,在路桥几百个村居巡回,就讲老百姓身边的故事。
【解读】
讲道德,说农事;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草根版的“百家讲坛”,在我省各地不断涌现,为基层群众所喜闻乐见,并且内容也在不断拓展。如安吉天子湖镇“百姓讲堂”,每月请一位心中积有怨气、肚里藏有骂声的普通农民,走上镇政府会议室主席台,向镇村干部当面反映推诿扯皮、办事不公等作风问题。
民间设奖:激励善举
镜头
朱天荣,德清城关一个个体钟表店店主,为倡导志愿环保,设立了“天荣环保奖”;
刘志国,退伍军人,为鼓励德清籍现役官兵在部队立功,设立了“志国拥军奖”;
钱立玲,下岗女工,女儿腿有残疾,在社会的关爱下读完大学,为感谢社会设立了“立玲残疾学子励志奖”;
……
在德清,有一股老百姓出钱设奖奖励老百姓的新风尚。一些外来务工者也在助推这股道德新风:东阳人斯正良于2003年设立“外来人员风尚奖”;安徽务工者余运来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奖”。
【解读】
民间设奖,奖出一片风清气淳。针对社会上养老不足、爱幼有余的不正常现象,德清县武康镇太平村农民马福建于1997年出资设立“孝敬父母奖”,奖励孝敬父母的优秀村民。至今,该县已先后推出孝敬父母奖、助人为乐奖、环保奖、诚信市民奖等33个“草根奖”,逾5000人次获奖。而这一做法,已在全省各地推开,成为我国道德建设中一道独特亮丽的精神风景。
民间设奖:激励善举
镜头
朱天荣,德清城关一个个体钟表店店主,为倡导志愿环保,设立了“天荣环保奖”;
刘志国,退伍军人,为鼓励德清籍现役官兵在部队立功,设立了“志国拥军奖”;
钱立玲,下岗女工,女儿腿有残疾,在社会的关爱下读完大学,为感谢社会设立了“立玲残疾学子励志奖”;
……
在德清,有一股老百姓出钱设奖奖励老百姓的新风尚。一些外来务工者也在助推这股道德新风:东阳人斯正良于2003年设立“外来人员风尚奖”;安徽务工者余运来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奖”。
【解读】
民间设奖,奖出一片风清气淳。针对社会上养老不足、爱幼有余的不正常现象,德清县武康镇太平村农民马福建于1997年出资设立“孝敬父母奖”,奖励孝敬父母的优秀村民。至今,该县已先后推出孝敬父母奖、助人为乐奖、环保奖、诚信市民奖等33个“草根奖”,逾5000人次获奖。而这一做法,已在全省各地推开,成为我国道德建设中一道独特亮丽的精神风景。
送戏下乡:农民欢笑
镜头
每天晚饭后,舟山普陀区小教场村小广场内,就会传出热闹的锣鼓声、二胡唢呐声和欢笑声。
小教场村有350余名居民,50岁以上占70%。这个看似“垂暮”的村庄,却建有铜管乐队、腰鼓队、排舞队等7个表演队。
“过去一吃好晚饭,路上、村头就黑乎乎的。村民都窝在家里,没什么集体文娱活动。”小教场村党支部书记周华军说,改变源自2010年的一场文艺下乡活动。“当时,各种表演,尤其是激昂的舟山锣鼓,让所有村民为之震撼,村民们‘沉睡’的文化激情从此被点醒。”
【解读】
我省组织实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计划,2006年起开始推行“万场演出进农村”、“万册图书送农村”、“万场电影下农村”的文化下乡“三万工程”。去年,全省累计送戏下乡14700余场,送书下乡320万册。如今,文化下乡的领域还在不断拓宽。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