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4日讯 余姚高中生王晶晶,生平第一次收到了两份官方文件,一份落款为“余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答复书上写着:“为防止房屋出现安全事故,目前,各乡镇(街道)正在组织建立管理网络,下步,我局将督促指导开展检查工作
更让她欣喜的是来自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批复,对她此前提交的“修改现行法规的建议”,不仅肯定“具有较高的立法参考价值”,并且表态,“考虑适时启动立法程序”。
这位余姚四中的高二女孩,很有一种成就感,她和小伙伴们数月的奔波有了回报——从上学期一开始到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他们穿梭在余姚老城区的老房子之间,做出一份危房调查报告,指出当地危房检测申报程序有大漏洞。
她没想到,这份小小的社会实践报告,或许真能推动当地立法的修改。下个月,宁波市将就此举行立法听证会。
调查显示危房不少
但住建局却从未收到安鉴申报
王晶晶和小伙伴将视线瞄准危房,源于去年年底的一桩惨剧——2012年12月16日,宁波徐戎三村2幢倒塌致一死一伤,揭开了城市小区老旧危房的一角。
他们土生土长的地方,还有没有不安定因素?小伙伴们决定探个究竟。
农行宿舍、花园新村、山后新村、武胜门、安居乐……但凡余姚市里的老小区,王晶晶和小伙伴都摸到了。
起初,看到老旧的房子,同学们就很兴奋。
但看多了那些不稳的楼梯、漏水的墙壁、脱落的墙体,同学们的心沉了下来。
这些老房子普遍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房龄均已超过30年,且大多为砖木、木石、砖混结构,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住户们也认真地向他们倾诉。说得最多的就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
“楼上厕所的水渗下来,中间的隔层板都烂掉了,再这样下去,整幢楼怕是要散架了。”一个老太拉着同学们说。
“外墙墙皮也在脱落,就前几天,五楼的石灰落下来,砸到路人了。”还有老人不停念叨着发生在他家楼里的惊险一刻。
然而,当王晶晶和她的同学拿出调查问卷让他们填表签名,并且建议他们赶紧申请房屋安全鉴定时,很多人却摆摆手散去了,有的犹豫半天,还是没有落笔。
“住户们有的是安全意识淡薄,有的明知住房破旧,存在安全隐患,却不知如何申请安全鉴定,也有的怕麻烦,不肯牵头做出头鸟,也就得过且过。”这让王晶晶和小伙伴们有些无奈,又也有懊恼,“这种安于现状的心态,让维权变得更难了。”
但之后的调查,让实践队员意识到,这事不能全怪居民怕麻烦。
实践小组先找到了社区,社区很委屈,“房屋安全鉴定申报门槛高,程序又复杂,我们也无能为力。”
社区搬出《宁波市城市房屋安全使用管理条例》,条例规定:房屋鉴定是以幢为单位,所以要求该幢全体业主提供全部的产权证明。
“要所有的住户一起提出申请,即百分之百,这是很难做到的。尤其是老房子,有些业主早已失去联系。”王晶晶说。“也有部分居民不能接受安鉴方式,比如要挖墙。安鉴费用也需要住户全额自负,不菲的费用让一些老人觉得无力。”
于是就出现了很具讽刺性的一幕,调查结果显示危房并不少,但余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却表示没有收到过一例危房检测申报。
申报程序有缺憾
原有法规可否变一变
之后,同学们尝试给余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余姚市府办写信,得到的回复依然是重申法规。因为这项法规,是和宁波市统一的。
“地方上解决不了,就去更高一级的市里。”指导老师钱剑波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学校副校长胡长煊时任余姚市政协委员,同学们请他向政协提出提案。
他们找到了时任宁波市人大代表的宁波大学教授俞德鹏,俞教授佩服同学们的勇气,不仅自己向人大提出了议案,还引荐宁波人大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和这些初出茅庐的孩子面对面。
王晶晶、钟鸣、魏琼3位同学说,当时都快紧张得晕过去了,但他们还是坚定地给出了建议:能否在大多数人愿意的基础上,由社区牵头,申请房屋安全鉴定?
7月,实践小分队终于得到了宁波市人大的书面回复,表态将根据调研活动的情况,考虑适时启动立法程序。
前不久,他们又收到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转送余姚住建局的回复,承诺“为防止房屋出现安全事故,目前,各乡镇(街道)正在组织建立管理网络,下步,我局将督促指导开展检查工作”。相比上一次的回复,态度明显积极多了。
“早听说跟政府打交道不简单,但即便是持久战我们也要守到底。”一位同学说,“这样的经历,比调查本身更过瘾。”
同时,同学们也更觉责任重大:多年不动的法规,或许会因为他们的实践报告,变一变了。
同学们说,下月,我们还要去宁波参加立法听证会,“如果建议真的被采纳,才是真正的成功。”
指导老师钱剑波更兴奋:“不管成功与否,这都是一个社会实践教学示范案例,同学们懂了社会,懂了责任。”
几个高中生的小小的社会实践报告,或许真能推动当地立法的修改。下个月,宁波市将就此举行立法听证会。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