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我省扎实开展。
台州路桥区积极探索开展“驻村百晓”活动,转变干部作风,让干部沉下身去,密切联系群众,对基层情况了然于胸,切实为民排忧解难。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每天傍晚下班后,台州路桥区蓬街镇年轻干部吴倩倩总要到自己驻村的联东村走走,在村口的杂货店和村民拉拉家常,或者到几个低保户家中串串门,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转眼间,吴倩倩已在联东村驻村4年,从第一次敲门时的惴惴不安,到现在和村民们亲如一家,她深有感触地说,很多基层矛盾浮上来,缘于干部没有沉下去。
这些都源于路桥区开展的“驻村百晓”活动。在台州方言里,“百晓”意指生活百事无所不晓。“驻村百晓”就是要求乡镇干部对所驻村的低保户、收入支出、发展难题等100道题目的答案了然于胸。
沉下去走出真感情
从某种意义上说,路桥区的“驻村百晓”活动是被“逼”出来的。采访中,当地组织部门一位负责人给记者讲起一个真实故事。
一位年轻的驻村干部,“驻村不进村,驻村不知村”,偶尔跟村干部电话联系一下,就算到村里去过了。入夏,当地野狗成患,驻村干部首次下村,组织打狗。可是村有多大,狗患集中在何处?这名干部一问三不知,闹出了笑话。
干部沉不下去,连野狗都打不成,又怎能为群众办实事?“驻村百晓”就是倒逼乡镇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真下基层、为民办事。
“刚工作那会,我和大家一样,也不知道怎么开展工作。刚好镇里开始推广‘驻村百晓’活动,我就带着‘驻村手记’和‘百晓民情图’,开始了驻村生活。”吴倩倩边说,边给记者看她的“驻村手记”。翻开这本“驻村手记”,里面密密麻麻记录了村子里的各类事情,而绘制民情图更是花费了她不少心血。
“画图时,为真正掌握村里的情况,我那段时间频繁下村,其中很多村民家里走访了两三次,最后才把这张图绘制完成。”记者看到,地图标注所用的颜色总共有10种之多。吴倩倩解释说:“红色的名字是党员,绿色的是村里的村民代表。这样标了后,党员、村民代表等住在哪里,一看就知道了。更重要的是,和村民聊天不再别扭,感觉有话说了。”
如今,蓬街镇的51个村(居)都有了各自详尽的“驻村民情图”,当地驻村干部亲切地将它比作驻村法宝。
“驻村干部要了解产业、综治、环保、党建等各个方面,必须要‘串百家门、听百家言、知百家情’。”路桥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仅知道还不行,还得包干解决村里的热点难点问题。
有困难找“百晓生”,在路桥不是一句空话。无论走到哪个村居,映入眼帘的都是醒目的“驻村百晓连心窗”。上面公布了驻村干部、工作片片长的照片、岗位、联系电话,群众遇到难事、急事、麻烦事都能及时找到驻村干部。
9月20日一大早,蓬街镇新民村驻村干部陈招芳揣着代领的3000元助学金,风尘仆仆地赶往村民小陈家。10多天前,陈招芳在下村走访中,听村民说小陈在温州医学院读大二,母亲身体残疾,家境贫困。经过多方核实调查,陈招芳在她的“驻村手记”上记下了这件事。一个月后,陈招芳帮小陈申请到了路桥区资助贫困生的助学金。
从2010年进驻新民村开始,陈招芳的“驻村手记”从薄变厚,从1本逐渐积累到5本。翻开厚厚的手记,记者发现新民村的大情小事、东家长西家短,无不历历在目,这3年来的点点滴滴,不仅记录了新民村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村民与陈招芳之间的深厚感情。
今年以来,路桥区乡镇干部累计走访群众6万多人次,共收到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3570个,及时办结2990件,办结率达83.8%。
晒业绩亮出真作风
“茹桂玲,落实长效节育措施有没有什么困难?”
“因为现在避孕方法实行知情选择,不少人担心有后遗症不愿意上环,而且有部分育龄妇女长期在外,只能靠打电话催。”驻村干部茹桂玲说。
这是日前发生在金清镇“百晓质询”会上的一问一答。为了督查干部对村情的知晓情况,在每周的机关干部会上,由镇领导随机抽取5至8名机关干部上台汇报上周驻村工作情况及村里基本情况,并谈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下阶段打算。汇报完后,镇领导还要进行现场“考问”。
台上的发言者认真汇报,台下的“听众”更是注意倾听、勤记笔记。因为,机关干部还有一项重要的“课外作业”——为会上提及的工作难题献计献策,会后,每人都要提交“金点子”。
“‘百晓质询’可减少驻村干部在工作中浑水摸鱼的几率,真正起到推进作用。”金清镇党委书记陈庆中说,上台表述,对于干好事者,他们会有荣誉感;对于认真干事者,他们可以应付自如;而对于不够认真者,则可以借此鞭策他们在今后将工作做得更好,实实在在沉下身为百姓办事。
金清是个大镇,区域面积96平方公里,有65个村,一个社区,辖区范围内常住人口10.3万,外来流动人口5万。作为省级中心镇,金清拥有多项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为把工作做到位,切实为民服务,镇里除了明确机关干部驻村的职责和任务外,规定每位干部都要熟知所驻村的基本村情,建立困难户、残疾人和优抚对象等民生档案,定期走访。还要求他们一岗三责,需要兼顾本职岗位责任、驻村的安全稳定责任,以及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责任。
“实际上,‘百晓质询’就是对驻村干部平时工作的检验和评价。”陈庆中说,“有的同志上台能将所驻村的情况和自己上周工作讲得清晰具体,有的则讲不出个所以然。这么一来,干部对村里做了多少工作,大家都很明白。”
“大家都沉下身为老百姓办事,而且都要晒晒业绩。如果轮到我后,当着全体同事的面,回答不好没面子。”该镇一位年轻干部表示,推行“百晓质询”后,促使自己潜下心来去学习基层工作方法。
接地气磨练真本领
去年7月,路桥区路南街道将“百晓”拓展到“微百晓”,即通过微博、短信,知民情,解民忧,让百姓微笑生活。
“村子里的探头坏了,看起来像是被人破坏的。”9月17日,应家村的村民在短信平台上发布了这条信息,驻村干部章灵富看到后,连夜联系人修理好探头。没过多久,微博上出现了一行感谢的话:“效率真高,赞一个!”
“微百晓”的出现,使得“驻村百晓”突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为民服务的触角更长,范围更广。现在,路南街道机关干部每天的工作、去向等相关内容都晒在网上,全面直观地呈现在党员群众面前,随时接受监督。
“干部队伍日趋年轻化,一些干部所经历的只是家门、校门、机关门,还不善于与群众打交道,‘百晓’系列活动就是要让机关干部经常下基层服务,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路桥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陈婉芳是蓬街镇的组织委员,同时,她也是蓬街居的驻村干部。谈起“驻村百晓”,她觉得受益匪浅:“刚开始面对面做群众工作,还真会感到紧张,说白了就是和百姓打交道的信心不足,心里没谱。”
通过“驻村百晓”的磨练,陈婉芳接了地气,更收集到对改进工作、服务民生有用的信息和建议。她说,今年新推出的服务举措都是从“驻村百晓”中得到启发后实行的。“比如,在驻村走访中,得知村民最需要的是有关农业生产和法律方面的指点和帮助,我们就推出党员服务‘对对碰’活动,把辖区内有特长的党员召集起来,让大家利用自己的特长为村民服务。”
如今,“驻村百晓”正被越来越多干部视为成长的“熔炉”。“80后”的乡镇干部戴大森驻点蓬街镇八塘村。正因为对村里老百姓的“百晓”,让他危急时刻救出了两条人命。
有次,强台风来袭。冒着暴雨,戴大森帮着村干部转移了400多名群众。清点后,发现还少两人,大家都开始紧张起来。“他俩靠种菜为生,对自己的菜地很上心。我判断,他们很可能去菜地了。”大家果然在一处菜棚里找到了这对夫妻,把他们转移到了安置点。
2011年,因为工作出色,戴大森被提拔为蓬街镇副镇长。近3年来,路桥区共评出30名区级驻村“百晓生”,有23名得到提拔重用,其中14名提拔到区管副科级干部。
-专家观点
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王侃:路桥区“驻村百晓”活动,重在基层一线知民意、解民忧。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新的抓手,做到为人民服务有的放矢。而且“驻村手记”、“百晓民情图”等方法,对一些年轻干部开展基层工作起到指导作用,帮助他们尽快进入服务基层工作的角色中去。我们也要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在制度上予以保障,并在具体实施中不断完善。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