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为何推行无固定群众接访日?
信访办为何配备性格温和的女内勤?
……
在普陀区沈家门街道采访时,这些回应群众诉求的新举措引起记者的兴趣。在全力推进新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各地该如何结合实际做好群众工作?记者走进沈家门街道,试图以此为样本探寻一种答案。
“一杯茶”和“一支笔”的深意
在沈家门街道的各职能科室,信访办是唯一享有“特权”的部门。这些“特权”包括定期配备茶叶,还专门配了一位性格温和的女内勤。
街道信访办主任黄瑞海告诉记者,到信访办上门反映问题的群众,进来时一般火气较大。此时,女内勤给他们沏上一杯绿茶,笑盈盈地说一声“阿伯,请侬喝杯茶,有事体慢慢讲”,群众往往就会心平气和了。
街道还有条不成文的规定:群众有诉求,无论向谁反映问题,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记笔记。“听过之后,如果一支笔都不动,群众就会有意见。”黄主任说。
进门“一杯茶”、倾听“一支笔”,看似小细节,却透露出街道对做好群众工作的新理念。
近年来,随着开发建设步伐加快,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随之出现,群众的利益诉求也逐渐增多。“群众有了想法,心里堵得慌,就会找上门来,这绝不是与党委和政府作对,正因为他们相信党委和政府,才会前来反映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群众是向我们咨询请教,寻求解决的方法,我们应该平等对待,服务到位。”沈家门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国法对记者说。
畅通信访和服务这两大渠道,正是贯彻这一理念的新举措。
敞开大门。街道领导实行无固定群众接访日,群众如有信访、走访事项,只要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在办公室,随时随地接待,不将群众拒之门外,最大限度地畅通信访渠道。
服务下延。街道综治工作中心更名为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新增了网格办、消安办、便民服务中心、新社会组织促进会、妇女维权工作站等,更加凸现服务功能。同时,服务功能向社区服务管理室延伸,进一步畅通服务群众的渠道。
“砖头”与“人头”相结合的实践
今年底,位于街道中沙头的东岙村安置小区将竣工。届时,村民们将住上整齐漂亮的新房。然而,东岙村的整体动迁曾一度是个难题,让街道领导“绞尽脑汁”。
2011年,街道根据新一轮规划,要对东岙村进行整体动迁,这涉及到该村109户家庭、400多名村民。但东岙村村民贫富差异较大,有钱的村民都批地造了楼房,没钱的则住宅面积偏小。如果拆迁方案纯粹按民房建筑面积大小来定,这对一些住宅面积偏小的村民不公平,大多数村民也无法通过。
如何做到以民为本、和谐拆迁?当时,陈国法书记在多次倾听民意后,提出了补“砖头”与数“人头”相结合的方案。
补“砖头”,就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村民房屋的建筑面积,即房屋本身的财产价值为补偿标准;数“人头”,则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村民房屋的征收补偿以该房屋内的户籍人数为依据,而不是以面积来确定。
陈国法曾在司法部门工作多年,正是因为熟知法律,他才结合东岙村的实际提出这个“两选一”的方案。“村民房子多的我们补‘砖头’,人多的我们数‘人头’,这两个都符合法律规定,更能保障村民的权益,考虑到村民生育等特殊情况,我们还设置了一个动迁截止日期,着力体现公平公正。”陈国法说。
做群众工作,千头万绪,需要“一把钥匙解一把锁”。东岙村能顺利完成整体动迁,解决问题的“钥匙”正是从法律中找依据。沈家门街道不断探索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方法,寻找着更多类似的“钥匙”。
开会是“民情直通车”。街道领导认为,做好群众工作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发扬民主,而开会则是与群众沟通最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解决征地拆迁等难题时,更需要面对面倾听民意。开会不是形式,关键是会议内容是否务实。如为做好鲁家峙岛征地工作,街道主要领导曾在半年时间里召集群众开了四五十次会,最小的座谈会仅七八名群众参加。开会聚民意,最终“对症下药”,推动了鲁家峙岛的顺利开发。
排忧是“干群连心桥”。街道领导认为,做群众工作最实际的方法是授之以利,多解决让群众看得见的实事,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街道领导在走访中了解到,当地居民抱怨月嫂工资普涨,还经常请不到,便萌发了建沈家门育婴培训基地的想法。今年,街道投入20多万元用于基地建设,并举办了首期月嫂培训班,既满足了群众的需求,还解决了部分4050人员就业问题。
配备更多的“社区钥匙”
街道大蒲湾社区居住着3000名左右的外来民工,他们大多在当地建筑业和水产行业打工。如何切实做好外来民工工作?街道推出了张文球新居民工作室,为当地外来民工排忧解难。
张文球是安徽定远人,目前担任大蒲湾社区暂住居民党支部书记。他热心为民工维权,调解处理了许多民工的难事。
安徽籍宁姓民工在沈家门一家企业工作时不幸受伤,导致肋骨骨折。企业只同意按每月最低工资赔偿他一年工资2万多元,然而,按照法定工伤赔偿,企业应该赔偿宁姓民工7万多元。由于双方没有进行工伤认定,导致赔偿纠纷。宁姓民工找到张文球,希望他给予帮助。张文球上门维权,但企业却不愿提供与宁姓民工的劳动关系。张文球想方设法,通过银行系统查到了企业发给宁姓民工的工资,证明了双方劳动关系,并要求进一步做司法鉴定,最终促使企业全额赔偿。
据统计,仅2012年,张文球就受理农民工来访案件65起,结案33件,为农民工讨回欠薪、工伤医药等赔偿金额311.78万元。
在沈家门街道,类似新居民工作室这样的载体还有不少。街道因地制宜创新各种群众工作载体,群众工作不断向社区延伸。
街道东大社区创建了全市第一个和谐促进工作室,目前有17位“老娘舅”轮流值班,义务为民调解纷争。这些“老娘舅”由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等组成,平均年龄72岁。其中,今年75岁的退休干部胡瑞根为领头人,老胡现居住在东港,但仍每周坐公交车到工作室义务上班。东大社区有位八旬王姓老人一直使用柴灶,因烟雾外泄,经常弄得楼道烟雾腾腾,影响邻居生活。有人一时性急将他的烟囱砸了,导致事情陷入僵局,这一纠纷长达10年也没化解。老胡摸清事件原委后,自掏500元给老人,作为被砸烟囱补偿费用,八旬老人被真情感动,终于答应不再使用柴灶。至今,工作室已接待来信来访480多件,调解率98%。
小蒲湾社区有个“阿根热线”,原先是社区“3318064为民服务热线”,因平时交给第三网格成员戴自根管理,久而久之,居民就直接叫“阿根热线”了。“阿根热线”背后其实是一个团队,从社区主任到网格成员以及相关部门,形成了一个热线事务处理流程。他们帮助当地居民解决了住房漏水、邻里纠纷等不少烦心事。
街道因地制宜,配备形式多样的“社区钥匙”,用真诚打开群众“心锁”,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据统计,去年,沈家门街道共受理信访件15件、来访30批166人次,调解矛盾纠纷共343起,调处率达100%,调处成功率达100%,未发生“民转刑”案件。今年上半年,街道受理信访件12件、来访18批61人次,及时办结率和书面答复率均达100%。同时,排查矛盾纠纷162件,全部在基层得到及时解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