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话话剧《幸福.COM》剧照
浙江话剧团的艺术剧院。
浙江在线09月28日讯 杭州湖墅南路138号是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的基地。周末的晚上,经常可以见到打扮时髦的男男女女进出剧场,他们都是来看话剧的。
这样的局面,是2010年浙话改制之后出现的,《画皮》、《幸福.COM》、《只爱你一天》等小剧场话剧,到现在已经在浙话艺术剧院上演了好几轮,而在这之前,杭州本土的话剧市场相当不景气,这个专业的话剧团基本上靠儿童剧养活自己。
浙话艺术剧院成立于1956年成立,排演过《秋瑾》、《西湖太守》、《生命的旅程》、《周恩来在杭州》等近20部话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话剧在杭州也很红火,《雷雨》一天要演3场。
“那时侯,胜利剧院最多的时候一天有3场话剧同时排练,这台戏你是主角,其他戏里你就是一个群众演员,没有一句台词,那时候还没有所谓的大腕。”浙话老总王文龙说,他进话剧团时,老演员经常会提起,当年话剧红火时,有上千观众在胜利剧院门口排队买票的场景。
后来,受影视剧的冲击,话剧逐渐进入低谷,浙话主要以儿童剧演出为主,浙话副团长吴燕琳就演了20年的儿童剧。
2010年,浙话改制,王文龙担任总经理。在改制后的两个月里,浙话光商演收入就达到40万,当然,他们也为此放弃了剧团每年20多天的暑假。这样的付出最直接的体现是,演员的收入直线上升,主演演一场四五百元,一般演员一百元左右。
不过,王文龙想着话剧团,总还是要演话剧的,不能老靠着儿童剧混天下。从2011年开始,浙话开展了一场新的探索,以80后年轻演员为主力,打造“浙话新势力”,推出一系列受年轻人欢迎的都市情感剧,以每年新排三四部话剧的速度迅速膨胀。
去年,浙江话剧团第一次大规模招聘,冲着高收入,许多上戏等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纷纷找上门来,要求加入这支队伍。“没想到,铁饭碗没了,来应聘的人反而多起来了,现在的年轻人更注重的是平台以及个人空间。”浙话艺术剧院经理周阿勇说。
至今,浙话共出品了全新话剧10余部,越来越多的年轻男女,开始习惯每个周末走进浙话剧场,看一场与青春有关的话剧。
话剧多了,剧场就显得小了。为此,明年,浙话将打造一个能容纳200人左右的小剧场,着力打开杭州的小剧场话剧市场。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