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心率特别快,要不要吃药控制控制?”
“朱教授,这些是我上周在医院做的动态心电图报告,早搏很厉害呀,怎么办?”
借助微信这个时髦的互动利器,最近,本报生命版开出了公众微信平台“浙江名医馆”,本账号主打名医互动咨询活动,成为钱江晚报生命版“名医号大派送”、“名医公开课”等品牌健康互动的新载体。
上周五,一场升级版名医公开课心血管专场咨询互动,让不少读者体验了一回微信问病的快捷与方便。拥有国家卫计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头衔的浙医二院心血管科、浙大一院心血管科,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杭州市中医院心血管科,三个团队分别由王建安教授、朱建华教授和祝光礼主任医师带队,亮相微信“浙江名医馆”,与粉丝在线互动。
微信一对一聊疾病
隐私不曝光
把名医“装”进手机,这个主意受到了很多“拇指一族”的响应。记者发现,“浙江名医馆”的粉丝,并不局限在杭州,宁波、台州、绍兴各地都有,还有远在江西、安徽等地的健康追随者。
上周五下午2:30,约定开始咨询的时间还没到,已经有不少粉丝跃跃欲试把报告单和检查报告传了上来,“先排个位置,我资料蛮多。”徐女士在语音中这样告诉“浙江名医馆”。
有一位先生,显然是一位微信菜鸟,活动开始前,他试探性地发来疑问:我想问问,我发给医生的消息,回答是只我一个人看得到吗?还是一起群发?
当得到后台回复“只回到您个人手机上”时,这位先生放心了,立即上传了一大段的上个月住院信息,这位先生41岁,看得出,对隐私比较在意。
不限号的“浙江名医馆”
1个小时500条提问
原定一个小时的名医互动时间,有点出乎意料的是,“浙江名医馆”的后台接到了500多条咨询信息,堪比刷屏的速度。几位在线专家连呼“太多了,看不过来!刚答完一个问题,立即又有几十条新消息。”
“浙江名医馆”抱着不限号宗旨,各个团队马上请更多专家援助上线,回答粉丝的提问。
一位粉丝问:我父亲2年前在医院装过一个有3个功能的心脏起搏器,当时价值21万元。用着效果挺好,但是,听人说,心脏起搏器使用年限只有4年,现在我们有点担心,起搏器会不会突然就没电了?父亲今年81岁,装的时候是79岁,现在就是肾功能不太好。
这样的疑问,好像专门挂个号子大费周章去医院问,也没必要,但是疑问就是个“疙瘩”,藏在心里总是件事情。
朱建华教授倒是耐心,他说,其实,医院里有专门的起搏器门诊,专门解决各种起搏器的问题,做个体外程控检查电池耗竭情况,心里就有数了。
57岁的金女士,上传了一张今年4月份在当地医院做的动态心电图报告单,还有一张平板运动试验的报告。报告显示,她心律不齐,房性早搏,间歇性T波轻度改变,心律83次/分。
可能是来不及打字,语音里一口气说一分钟,传上来。
祝光礼团队的医师告诉她:如果你有胸闷胸痛症状,建议到医院做冠状动脉CTA检查,以明确有无冠心病。
几位专家都这样告诉记者,微信的确是个便捷的工具,以前,不少病人用电话或者微博咨询,描述了半天,还没说清楚,现在,一张报告单,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和现在的情况,都在了,医生给建议也会更中肯。
“当然,微信问病不能替代去医院里看医生,老病人的回访,倒是很方便。”王建安教授说。
心脏不是永动机
晚上11点前要休息
记者发现,在专家们解读报告、细问病史的同时,也都给出了一些生活建议。其中共同的一条,就是建议大家“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生活规律,尽量晚上11:00之前休息。”
心脏的问题为什么还跟几点入睡有关系?
记者请王建安教授做了解释:心脏不是一台永动机,随着人的生物节律,每天晚上人入睡以后,心率下降,血压降低,心脏也进入“慢生活”的休息调整状态。
很多年轻人体检后,发现心率一年比一年快,来咨询时,医生都会问一句:“经常熬夜吧?“无一例外,他们都有熬夜的习惯。如果人总是熬夜,心脏总是高强度工作,调节休息时间太短,疲惫可想而知。
祝光礼主任医师说,夜晚之于人体,就相当于冬季之于自然,大自然在冬季要休眠,人也要在夜晚睡觉,晚上11点是子时,也就是人体的冬天,睡着了阳气才能藏入身体,醒着阳气浮于体外,“这个时候睡觉了,人体的阴、精、气、血、阳气都补了”,从这个角度说,早点睡是一味“补药”。
所以,奉劝粉丝们,不要贪恋“夜太美”,还是早点洗洗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