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路天目山路口附近,两辆轿车“呛水”熄火,浸泡在水中。
前日的留下派出所,被网友称为“最坚强的派出所”。
留下西苑门口,一个撑伞的小伙子跨过积水的路面。
浙江在线10月09日讯 我们找到的样本,在昨日的杭州充满了苦涩的味道——留下。
茶市街社区安乐新村底层24户人家进水,临街60多家商铺受水灾影响严重;一辆载着39人的大巴车被困在高速入口达12小时;留下派出所一天的接警量比平时多出2倍……
在2007年“罗莎”之后,留下街道再次“重伤”。水淹留下的根源在何处?作为以前杭城的泄洪区,留下能否为以后的杭城留下一条路?
留下原住民:
以前下雨,水都顺着湿地流
现在都是房子,水没了出路
离留下派出所不远,车便被堵了。记者徒步前往。前天照片中的深水已经不见,但路面的积水依然很多,直到绕城高架的桥洞下,满路还是水,排成队的汽车行进速度很慢。
记者看到陆阿民时,他正拿着一根棒子在马路上的水里捞着什么。记者上前一问,他说自己在捞牌照,“昨天老婆开车出去,回来后发现牌照不见了,估计应该在这儿。”
作为留下的原住民,近60岁的老陆说自己印象中除了1997年发过大水,最大的就是2007年那次和这一次,“当然,这中间大小水灾几乎年年都有。留下是个小盆地,周边都是山,雨一大,山水就往下涌,本来水就容易积,加上以前排水的地方现在都变成了柏油路和高楼大厦。”
老陆说,自己昨天回到家,几乎是摸着水进的门。“一楼都淹了,当时的保安门大半都在水中,连钥匙孔都找不到了,我掏着钥匙摸了好一会,才打开了门上楼。”
相比老陆,65岁的王大妈更气闷,她家住一楼,“东西都湿了,家电也坏了。等干了后只能重新装修。”
王大妈说自己在酿造厂工作,记得以前留下派出所附近都是池塘,周边不是河道就是水田,“原来这儿和现在的湿地都是相通的,水一下来,都会顺着田和池塘往外流。
我和邻居们聊天时常说,这里的水本来都是顺着湿地流的,那儿有许多河流和池塘,是一个大水系,现在都被道路和房子围起来了,水的出路肯定就小了许多。”
“说起来,现在这儿是城市了,房子也好了,但这种日子怎么过呢?”老陆略带辛酸的问题,我们也想找到答案。
“罗莎”过境时的伤痛犹在
时隔六年
留下为何再次重伤
和2007年“罗莎”台风过境时相比,时隔六年,留下为何再次重伤?
六年前,曾有水利专家分析过原因:以留下为中心,40平方公里范围内,所有的降水流经途径是这样的:先汇入上埠河和东穆坞溪,在留下,经荆山桥、新开河桥和木桥这三个出口,汇入沿山河,最后流入运河。但是当时,运河水位的抬高使得内河水排水不畅。
杭州市城管委市政设施监管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留下积水,原因其实和当时的“罗莎”台风差不多,而留下遇到的困境,几乎就是杭城排涝面对大雨时的缩影。这次台风“菲特”让杭州运河、西湖等多数河道和水域全面超警戒线。“运河水位高,河道水就很难排出去。而运河的下游,杭嘉湖地区的水位也在升高,导致积水排水缓慢。”
为了解决留下的水患,相关管理部门做了很多努力,专为留下地区防汛打造了留下西溪路防汛应急工程:从西溪留下街道门口开始一直通到留下河,铺设了一根直径1-1.5米的雨水管,把积水引入留下河。同时,留下河边还新建了雨水排涝泵站。
但这些举措远远解决不了这里的区域“硬伤”。
专家把脉:
留下原是城西蓄洪区
大量土地开发让这里变得脆弱
曾在留下工作10年的老金一直重复着一句话:“哎,留和路修坏了。”
老金说,在以前,留下的雨水会经由上埠河通过西溪湿地稀释,还有一些汇入余杭塘河,最后流入运河。
可是,当时建造留和路的时候,把上埠河的河床改成了涵洞,过水量严重降低,“如果雨量大,山洪下来的水一下子排不出去,就淹了。”
对于老金的判断,记者请教了一位杭州城市河道的专家。他表示,老金的说法,仅仅是一个方面的原因,留下被淹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专家表示,根结还是跟这个地块的开发及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像留下、小和山这块地方,以前是作为城西的蓄洪区,原来种着茶树等,属于农田,大量雨水从周围的山脉下来后,比较容易被吸收,而且边上的西溪湿地也有强大的消化能力,起着很重要的泄洪功能。”
而近十几年来,留下区块的开发迅速,那一片拔地而起的小和山高教园区及其各种建设,再加上西溪湿地北面如文二西路以北,也都在开发,让这一带的土地硬化相当快,“这就导致,这片土地的蓄洪能力越来越差。”
专家透露,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早在高教园区开发建设之时就有所提及:“那时候曾经预想过开发后会带来的问题,也讨论过解决方案,比如把留下这片地方的地面抬高,可是由于代价太高等种种问题,就被搁置了。其实排水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一旦地块成型,哪怕后续再弥补,也无法根治。而如何正确对待这些问题,恰恰是杭州等国内城市所缺少的。”
对于留下的问题,规划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还补充说:“留下地块,在前期建设规划的时候,肯定也分析过排水泄洪等问题,现在总是被淹,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规划标准已经满足不了现在极端气候的排水标准,这跟杭州快节奏的城市化速度也有很大关系,因为一旦建设快,城市内部的绿地就减少得快,从而导致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失调,频繁出现极端暴雨天气等,让原来设计的排水系统无计可施。”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