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十年了。
十年,一个标准的时间段落。人们习惯于以此为节点,回望过去,展望未来。那么,这一工程究竟带来了什么?
桐庐的回答是“美丽”二字。昔时,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溪沟就是垃圾污水的家;今日,画中芦茨,古风荻浦,青莲环溪,风情阳山畈……时间用一支斑斓彩笔,在空间画板上晕染出美丽乡村。
岂止是桐庐。竹茶安吉,田园松阳;金色平湖,阳光温岭;龙游天下,梦留奉化;幸福江山,人间仙居……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个符号、一种象征。
一切象征总有现实逻辑。美丽乡村成为浙江的“金名片”,大背景是30多年改革开放,浙江一路创造的“经济奇迹”;主旋律是新世纪以来,浙江奋力迈向生态文明的激昂变奏。
以改善民生为政策主轴,以农民幸福为工作主题,“千万”工程把更多的政策、资源、财力向“三农”倾斜,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生活环境、文化氛围和公共服务。
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从“全面建设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步步为营,层层递进。全面小康,广大农民不能缺席。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是一个共建共享全民普惠的过程。没有农民的现代化,不是真正意义完整的现代化。
伏笔,早已埋下。
2003年,浙江省委作出了实施“八八战略”的重大决策。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进一步发展浙江生态优势,打造“绿色浙江”,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活动,揭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瑰丽篇章,并亲自指导联系村淳安下姜村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子。“千万”工程,从农村居民最关心的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入手,用5年时间对10303个行政村进行了初步整治,1181个行政村成了“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2008年,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把“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的成功经验深化,扩大至全省乡村。以生活垃圾收集、生活污水治理等为重点,从源头上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010年,省委进一步作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决策,按照生态文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按照“布局美、环境美、生活美、身心美”和“宜居、宜业、宜游”的要求,培育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农村面貌发生质的变化。
树立“示范美”,力争“共同美”,提升“内涵美”,棒棒接力,妙笔不断,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来自浙江农村的这场深远变革,从自下而上到顶层设计,从单项为主到综合配套,从探索性到自主性,这恰恰是新时期中国改革的一个突出变化。
“千万”工程,十年一剑。
十年,历任党委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与时俱进推进工作转型,千方百计加大政策力度,农村面貌和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
十年,完成2.6万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村庄整治率达到89%,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3%,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62.5%,解决农民安全饮用水人数超过1860万人。
十年,农村百分之百通上等级公路,城乡拥有同样的自来水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垃圾处理系统、购物超市和互联网络。
十年,全省投入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超过1200亿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从5431元增至14552元,农家乐经营户数超过12600个……
把农业、农村、农民摆在什么样的位置,真正体现一个地区的现代化质量。从“千万”工程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再到美丽乡村建设,以十年为单位,以2000万农民为基数,以现代化为坐标,浙江新农村建设让我们多了一份感慨,增了一份自豪,添了一份信心。
美丽乡村建设从破冰之旅到乘风破浪,披荆斩棘,一路前行。人们啧啧称奇,也更加好奇:浙江为什么能?答案是“坚持”。
坚持规划科学编制和切实执行相统一,理念是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要求是建设初期用七分力量抓规划、三分力量搞建设。
坚持点上整治和全面建设相结合,推进村庄整治建设,点上整治是基础,面上改观是目标,彰显美丽是方向,突出环境整治重点,推进串点连线成片,创建“四美三宜”美丽乡村。
坚持人口集聚和促进公共服务相衔接,建设美丽乡村与推进新型城市化双轮驱动,优化城乡布局体系,加快公共服务覆盖。
坚持建设村庄和经营村庄相促进,巧借山水、盘活资源、经营村庄,激活美丽经济,发展美丽产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和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
坚持保持风貌和改善人居相兼顾,以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全面启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
坚持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相补充,形成了一个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和农民主体的推进机制,投入建设机制不断健全。
新农村建设,每一项决策,都可能面临“做蛋糕”与“分蛋糕”的众口难调;每一次突破,都可能面临现实与长远的两难选择。
“千万”工程,十年探索实践,十年波澜壮阔,十年搏击奋进,收获了规律,积攒了经验。
重视条件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各地农村实际出发,注意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设深度、推进速度与各级财力承受度、农民群众接受度的关系,注重村庄的特色与个性。
突出建设的操作性: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科学把握好各类规划的定位和深度,努力达到总体规划明方向、专项规划相协调、重点规划有深度、建设规划能落地的要求。
认识任务的艰巨性: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着力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工作重点,突出做好农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这两个影响农村环境面貌的重点环节。
把握内涵的丰富性:产业为基、富民为本,树立经营村庄、美村富民的理念,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服务并重,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新型业态培育有机结合起来。
十年,浙江农村这块热土,所经历和所收获的,将汇成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跨越,把辉煌留给昨天,把梦想捎给明天。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难点和重点在农村;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
2013年,省委、省政府号召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探索农村复兴之路。这是续写精彩浙江的必然选择,是共筑美丽浙江的重要路径,是新农村建设的再出发,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手笔。
策高远,成就未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美丽浙江,目标生动而清晰:继续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家园、市民休闲旅游乐园的美丽乡村——以净为底,夯实农村环境基础;以美为形,打造创建先进县和示范县;以文为魂,强化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以人为本,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以业为基,大力发展农村新型业态。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新农村建设,既有对美丽乡村的尺牍描述,更有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这是一幅令人神往的美丽图景:农村真正呈现活力乡村、生态乡村、人文乡村、富美乡村、幸福乡村;农业真正发挥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农耕文化、特色产业、森林景观的优势;农民真正与市民一道共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新一轮的思考和行动已经开始。
关注人与环境,环境如何对农村居民的素质产生影响;关注长效机制,农村环境治理如何长期生效;关注产业发展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业、农家乐的发展是否会对生态造成破坏;关注新农村建设与历史古村落保护,如何避免过度开发;关注农民就业、创业、增收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系,村富是否等于民富,民富是否一定形成村富;关注可持续发展,如何构建农民的幸福家园、市民的休闲乐园;关注农村改革,如何在新型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系列“关注”,是必答的题,是难答的题,也是必须答好的题。
今天,就在桐庐,人们将听到更多的精彩回答。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