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会峰走出厂房时,胡佩英一直送到大门外,口中不停重复着:“阿峰兄弟你是个好人。”
这是9月18日的下午,新开张的德清国华汽修厂生意兴隆。
就在5个多月前,当这名德清县武康镇城管中队长带着拆违协议书找到胡佩英和她老公朱国华时,迎接他的,是全家人一次次声嘶力竭的哭骂。
位于104国道边的违章汽修厂房最终还是被拆得一点不剩。2000多平方米的房子,100多万元的损失,让夫妻俩6年的努力瞬间化为泡影。
但短短几个月后,拆迁者和被拆者之间俨然成了朋友。为什么双方关系会发生如此大的转变?这期间发生了什么?连续3日,我们走访了德清武康、乾元等乡镇的多个村庄,试图在顺利实施的472.35万平方米“三改一拆”建筑中,寻找出当地拆迁队伍在严格执法和人情拆迁之间有效契合的蛛丝马迹。
拆违背后的骂声
德清武康镇城西村,104国道旁。从开张到关停,武康规模最大的国华汽修厂存在了6年多。
2006年,当宁波人朱国华租下这片4亩多的村集体土地时,这里还只是村民们平常用来拌石子的抛荒地,杂草丛生,到处是垃圾。
犹如蚂蚁搬家。朱国华和他的德清妻子胡佩英一起,拉土填地,一砖一瓦搭建起了偌大的厂房。房子被拆前,夫妻俩已经在荒地上盖起了2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和十几间门面房。就在接到拆违通知前不久,朱国华还刚刚将几个房间装修一新,“房间里全部铺上了地砖,墙壁全部粉刷一新,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朱国华的房间除了自己和员工住,多出来的还出租给朋友开店。“租出去的价格,基本上可以抵土地的租金了。”
这一拆,损失加起来有100多万元。眼看着多年心血泡汤了,几十年风风雨雨中闯过来的大男人,也是整晚整晚睡不着,在床头悄悄抹眼泪。“五六年白做了,叫我怎么不心痛啊,当时甚至有一把火烧掉厂房的冲动。”
虽然最后还是在拆违通知书上签了字,但一家人始终对拆迁组人员带着怨气。陈会峰几次上门,都被骂得狗血喷头,甚至有一回,胡佩英70多岁的老母亲追着他,一边哭一边指着鼻子骂。
“我们也知道拆了损失很大,但这是违章建筑,必须拆,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每次挨骂,陈会峰都默默地站在一边,直到朱国华夫妇冷静一些后,再上前解释相关政策。
“领导”变成了“兄弟”
关系终于在汽修厂搬迁的那几天变得缓和。
2013年6月17日,两个月的搬迁期限到了。刚刚租好新厂房的朱国华,看着一大堆尚未搬运的汽修工具,心里一阵无力。陈会峰带着10多名拆迁人员准点到达,更是让他心情郁闷,按照协议,当天所有的建筑都要被拆掉。
拆迁队很熟练地将厂房的顶棚扒掉了。但完成第一道工序后,他们就停了下来,开始帮朱国华将汽修工具打包装车。
“大哥,你们东西比较多,搬起来不容易,这几天我们就留下来,先帮你们搬家。”陈会峰的话让朱国华明显怔了一下,但又一时间恢复不了脸色,只好不吭声,默默地配合。
胡佩英记得,这一天的日头很毒,中午时分,更是晒得人透不过气来。
陈会峰和同事们个个被晒脱了皮,原本白白的皮肤破成一块一块。一直冷眼旁观的胡佩英也心疼了起来。踌躇一阵后,她终于忍不住了,从茶壶中倒了杯水,表情有些不自然地递了上去:“领导,你们也辛苦了,喝口茶吧。”
搬汽修工具花了陈会峰整整3天时间。但他和武康镇政府给朱国华夫妇带来的帮助却远没有结束。搬迁到新厂房后,朱国华的营业执照审批出了问题。由于新厂址位于武康开发区,根据规定,那里已经不再批准服务性质的企业入驻。
这一次,武康镇分管城建的常务副镇长孙建民出动了。为了让汽修厂早日重新开业,孙建民四处“跑关系”,终于在多次协调后将事情解决。开张没多久,朱国华夫妻俩高兴地发现,老客户们又都回来了。
这两件事情彻底解开了夫妻俩的心结。再见到陈会峰,胡佩英发自内心地热情了起来:“阿峰兄弟,以前我这样骂你,实在对不住。”
国华汽修厂的搬迁和重新开张,让附近几家汽修厂的老板都看在眼里。看到这么大的厂房说拆就拆了,他们也纷纷在拆违通知书上签了字。
执法之外的温情
在德清众多参与“三改一拆”的工作人员中,像陈会峰这样处理拆违的人,其实并不在少数。
乾元镇金鹅山村,09省道从村中穿梭而过。多年来,住在公路沿线的村民们,几乎家家户户都搭有违章建筑。这些造价低廉的房间,出租给外人开个小型汽修铺或者垃圾收购站,每年可以收到上万元租金。
60多岁的沈文妹也是众多违章建筑的房东之一。尽管自家住的房子已经拆迁,但靠着公路的自留地上几间简易出租屋,每年能给她带来两万多元收入。
这其实是一户生活条件极其困难的家庭,出租屋的收入是沈文妹和两岁孙子唯一的生活来源。曾经的拆迁补偿款,都用在了给儿子治病上。她儿子去年病逝,与她老公一样死于同一种病,只剩下祖孙俩相依为命。
房子拆掉了,生活怎么办?金鹅山村党支部书记余林初犹豫再三,还是硬着头皮找上门去,苦口婆心,把通知书签了下来。
拆完房子,余林初第一时间去为沈文妹申请了低保,并将祖孙俩列为村里的重点照顾对象。每逢节日,他都会带着村干部一起看望祖孙俩,嘘寒问暖,送上慰问金。并告诉他们,“你们的生活,村里会管到底。”
公职人员的违章自查
在德清县“三改一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管继好看来,这种人性化的处理方式,为德清的拆违工作带来了良好的群众反响,“很多人从一开始的对立,慢慢变成了理解和接受。”
不过,对轰轰烈烈拆违的德清来说,这还只是“三改一拆”工作中的一个亮点。
8月2日,德清所有副局级(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都接到了一份违法建筑自查自拆通知,自查范围涉及本人及配偶、父母、子女名下的建筑。
“全县所有副局级以上干部,没有一个人例外。”管继好介绍,这是德清充分体现拆违公平的第一步。
不到半个月时间,德清12个乡镇(开发区)和71个部门(单位)的副局级领导将自查情况悉数上报。其中,两人上报有违建情况,并承诺在规定期限前自行拆除。
“下一步,县‘三改一拆’办公室将副局级以上在职领导干部,按照县委组织部提供的出生地或安置地资料,分别落实所属各乡镇,要求按实际情况进一步核实有无违章建筑,由乡镇纪委书记、分管领导签字后上报。调查、摸底和核实工作结束后,县纪委将会同‘三改一拆’办公室对上报数据再进行抽查,确保核实工作到位、数据真实可靠。”
接下来,自查违章的范围还将扩大到德清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村(社区)干部职工中。全县范围内公务员、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含聘用人员)、国有企业职工、村(社区)干部等本人及配偶、父母、子女名下有违法建筑的人员,要求在9月30日前上报自查表。对存在违法建筑情况的对象,县“三改一拆”办公室要求在今年11月底前自行拆除。对未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拆除的对象,各乡镇(开发区)将及时组织力量依法拆除,并报县“三改一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政府怎么在做,老百姓都看在眼里。两万多名公职人员逐一排查,将会给德清全县的拆违工作树立一个榜样。”管继好说。
声音
德清县“三改一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管继好:下一步,德清将围绕率先创建“无违建县”的总目标,以“拆违三年任务一年完成,三改三年任务一年半完成”为主线,以“无违建村”、“无违建乡镇”创建活动为抓手,加快创建进程,大力拆除违法建筑,做到旧违建应拆尽拆,切实控制新违建形成,一以贯之推进“三改一拆”工作。确保2013年全县创建“无违建村”不少于47个,完成拆违不少于150万平方米、“三改”不少于325万平方米。
数字
截至2013年10月8日,德清全县共计完成“三改一拆”472.35万平方米,其中完成“三改”任务318.25万平方米,完成当年湖州市下达任务的308.5%,完成湖州市下达3年任务的97.9%;拆除违法建筑154.1万平方米,完成当年市下达任务的906.5%,完成湖州市下达3年任务的128.4%。
记者手记
以小事见真心
3天时间,我们只跑了德清的一隅。于一片片拆违后的空地上,来观察和思考这项举全县之力在推动的工作。
这是内心颇不平静的3天,听到了太多拆违的故事。有执行者的为难,也有被执行者的抵触。确实,这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事关村民百姓的切身利益,这不仅要求执法人员有一颗公平之心,更要在工作时富有人情味。
让人欣慰的是,这样的人在德清为数不少。如陈会峰,如余林初。
肩负公务和使命,他们是忠于职守的基层干部;脱下职业套装,他们又瞬间成为时时嘘寒问暖的乡亲。群众工作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
具体的事例或许都只是一件件小事。但往往是小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真心。
(杭州日报)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