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媒体报道,多省经济增速低于年初目标,不少地方提出决战四季度。当下脑海里的第一个反应就是:难道我们至今还要对“GDP主义”执迷不悟?
尽管经济形势面临诸多困难,但在年初的人代会上,全国许多地方还是将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定得较高。相比中央政府增长7.5%左右的调控目标,似乎都显得过于积极了一些。
上半年经济运行不尽如人意,不少地方只好三缄其口、静观其变。待到三季度数据稍有好转,便又缓过气来,又开始集体发声要“决战四季度”了。
虽说GDP是迄今为止最能全面反映一国或一地经济发展总体水平的指标,以其为核心建构起来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还是相对而言最科学的,但我们还不至于如此愚昧和短视,连它最大的毛病在哪里都不知晓。正因为GDP偏重于“以物为本”的发展,且对资源环境等增长的代价未做任何扣除,所以我们不能“唯GDP论”,更不能喧宾夺主、“一俊遮百丑”,以高增长冲淡和掩盖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首要任务,
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才是。当全国的人均GDP已然超过6000美金,传统的资源依赖、投资驱动、技术模仿、粗放增长的发展方式日见穷途末路之时,我们还不及时意识到改弦更张,加快转变为循环利用、消费驱动、自主创新、集约增长新路的必要和紧迫,那就是“背时”了。
必须要明确当下中国发展最重要的阶段性特征,这就是李克强总理在最近大连达沃斯论坛上结论性的宣示:一是“中国经济现在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二是“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三是“中国经济总量比过去明显增大,目前又进入了转型发展阶段”。三句关于发展阶段的结论归结起来,关键词其实就是“转型”两个字。不抓转型,只抓增长,或者是重增长、轻转型,都是不得要领的抓经济。即便一时增长上去了,最后也得乖乖地掉下来——因为不合理的方式和结构支撑不了持续健康的增长。一番回光返照之后,便是必定无疑的“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不要速度了呢?那当然不是。对此,李克强总理早就表明了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把握好防通胀的“上限”。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总量政策就保持稳定,主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点是调整经济结构,主动力是推进改革创新,以不断释放内需潜力、创新动力和改革红利,激发市场的活力,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现在各地方正在组织进行“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的中期评估。回过头来看,浙江省当初提出的“一平四高”的发展导向还是非常到位的。“一平”就是经济保持8%左右的平稳增长;“四高”就是城乡居民收入、三产占比、城市化率和科技教育投入均要实现高于“十一五”实绩的增长。孰重孰轻,一目了然。加之浙江一向强调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等方针,如果能排除干扰、一以贯之,且锲而不舍、注重践行,那在赢取了转型升级的重大突破之后,浙江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则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作者为区域经济研究学者)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