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临安10月13日电 这是三个与数字“2”有关的小故事。
第一个“2”——最佳创业年龄的十位数是“2”。据对世界著名互联网公司创始人的创业年龄统计显示,20多岁是创业的黄金年龄段,乔布斯21岁创业,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分别是20岁和22岁。
第二个“2”是创业时间跨度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有个教师,发明了一种虚拟服务器技术,他感到商机很大。学校给他保留2年教职,他去创业。结果是:2年后创业成功,企业进入稳定发展期,老师又回到斯坦福继续做老师,不过教授的课程中多了一门创业辅导课。
第三个“2”是“2%”的数字比例。20多年前,很多高校还在禁止在校教师使用职务发明的时候,斯坦福大学率先鼓励本校师生转化发明搞科技创业,学校仅收取大约2%的公司股权作为专利转移的费用。20多年来,斯坦福总计转让了多达2000多项的技术专利,为硅谷高科技企业提供了50%以上的高科技产品,很多企业成长壮大为世界级公司。
也许,没有一批“20多岁”的年轻人,没有“2年”和“2%”的创新支撑,美国硅谷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而斯坦福式的创业型大学,还没有在我们的土壤里成长起来。
可喜的是,已经有一大批专家意识到了这一点——“用创业激活高校的学术心脏”,是今天在浙江农林大学举行的中国创业型大学建设高峰论坛上专家达成的共识。
其实,浙江已有了投石问路的尝试。3年前,我省的创业型大学建设试点拉开帷幕,浙江农林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宁波万里学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高校是第一批先行军。
“创业型大学本质上是学术创业,是大学知识劳动链的延长。学者们以学术研究为基础,通过专利许可、衍生企业、联合风险投资等形式实现知识资本化的活动。在知识经济下,大学作为知识的创造和扩散机构可以在区域创新系统中起到更大的作用。”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宣勇教授认为,大学发展经历了从“知识仓库”到“知识工厂”再到“知识中枢”的模态演变,知识经济的灵魂是创新,因而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创新的时代,大学甚至可以由“服务市场”转向“创造市场”,大学教师应该把论文写在广袤的大地上,写在创业的实践中。
用创业激活学术的尝试在国外大学中有不少先例。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第一门创业课程,2012年2月,哈佛鼓励学生以创新创业思维解决5个由校长选出的全球性社会问题,而这就是创业教育的范本。“在英国,产业革命后出现的城市大学都没有走古典大学的老路,而是明确了为工业发展服务的方向,在德国,专业高等学院都要求其教师必须有5年行业工作实践经验。”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马陆亭介绍说。
“当前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之间产生了结构性矛盾,创业型大学或许更能解决人才培养的供需一致。”绍兴文理学院叶飞帆教授认为,市场需求的变化能倒逼大学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对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作出响应。
据悉,在我省的创业型大学实践中,目前,浙江农林大学已经建起了生态文化研究中心、生物种业研究中心等7个创业支撑中心;万里学院的创业园区成为教育部首家全国创业指导师培训基地,并建起了“大学生创业实训中心”,截至今年6月,学校毕业生创业数已突破1000家。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