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特”已经离开,洪水缓缓退下,救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从暴雨来袭到洪水围困的数日里,解放军、武警官兵、抢险抢修人员、志愿者与当地居民同心协力,争分夺秒日夜抢险排涝,全力以赴保障百姓安全。正是这些动人的力量,守护着重灾地区一步步走出难关。
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憾与不足,提醒着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例如,一些群众的自救互救,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面对困境,许多居民主动自救互救,有的人合力互助共同转移,有的人帮助志愿者分发物资,还有人主动为路人提供热饭热菜……不过,也有一些居民自救意识不足,被动接受救援,对救灾工作围观多、出力少。
灾难来袭,我们该怎么做?家园被毁、生命受到威胁,这些不幸让人措手不及,但我们不能被灾难压垮,更不能悲观沮丧、观望等待。要学会自救,不能“等、靠、要”。固然,公共救援是不可缺少的外部力量,但自救互救是战胜困难的根本途径。当水势逐渐退去,物资逐渐抵达,年轻力壮的居民是不是可以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主动打扫街道卫生、清理障碍,协助维护公共秩序,主动有序地领取物资,减轻志愿者的负担,甚至可以自发组队,及时收集信息、帮助最困难的群众,拧成一股绳。
事实上,自救与互救都源于积极的心态、责任的担当。面对灾难,首先照顾好自己,其次努力帮助他人,共同重建家园,这也是公民精神的一种体现。努力提高自救能力,积极开展自救互救,让公共救援力量集中到最需要的地方,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战胜灾难,最根本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灾难见证公民精神的成长,汶川地震、雅安地震、温州动车事故、北京特大暴雨,自救互救的公民精神在一次次不幸的灾难中磨砺闪光,让我们拿出责任与勇气,积极应对,主动担当,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