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7日讯 云和湖畔的笙歌响起,刚落成的石塘镇小顺村文化礼堂,老人们自编自演的节目近日拉开帷幕,活动持续一天。
这是一个沉淀了太多记忆的村庄,抗战时期这里曾是省政府临时驻地,很多老人知道周恩来总理小顺视察的场景,也忘不了潘天寿的笔墨留痕、陈嘉庚的回眸期待。老人们知道,历史的硝烟弥漫已成心中永久的风景记忆,而今登上联合国特刊封面的渔家女又成为新的骄傲。
因为骄傲的文化积淀,小顺村成为丽水军民共建的典范,重阳节之际,丽水军分区组织小顺村168名老人一起编排重忆曾经的红色岁月。
记忆的地点选在小顺村的文化礼堂,环顾这个投资10多万元的文化圣殿,几百平方米的礼堂墙面挂满历史的瞬间,临屋的农家书屋飘出书香。农民余呈旺说,在文化礼堂看演出,特别有氛围,它唤醒记忆,也是一次对红色文化的认可,催人奋发与怀念,在这样的文化礼堂编排节目闹重阳很有意义。
这是168名小顺老人齐参与,40多名老人作演员,花了4个多月的时间,排练出的红色节目。《社会主义好》、《东方红》、《做军鞋》、《请到我们小顺来》、《中国梦、小顺梦》……16个红色节目都是老人们自编自演。
“请到我们小顺来,这里有总理的微笑,画坛泰斗的墨迹留痕,湖畔渔家女的歌声,周尔均将军的题词。”《请到我们小顺来》唱出了小顺厚重的历史积淀。小顺90多岁老人刘忠说,这是一次对往昔的重忆,他们从历史的深处走来,记得小顺的钢铁厂,记得民国时期的银币,记得曾经的山水。虽然石塘水库淹没了小顺村很多陈年的遗迹,但是所有曾经的记忆都留在他们心中。
小顺村党支部书记陈飞龙说,文化礼堂里闹重阳,老人们把这些记忆整理后搬上文化礼堂的舞台,为的是通过切身的经历,唤醒石塘村民情感的共鸣,引导大家珍惜当下的富裕生活。据了解,小顺村去年的人均收入达到了9800多元,形成了板栗、有机鱼为主的主导产业。
来源:丽水网-丽水日报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