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0月21日电 “最有尊严的养老方式究竟该是怎样的状态?是远离都市熟人圈,在清净山林里由人照料直至终老,还是尽可能延长他们自主生活的时间,让老人过正常人的生活?我们选择后者。”倪浩华说。
作为一名温州籍商人,倪浩华早年以投资地产和国际教育起家,在北京朝阳区CBD开发了“乐成系”商品房、写字楼,以及北京市第一所民办国际学校。自2007年开始,乐成团队开始思考新的发展目标,“银发经济”成为这名嗅觉敏锐的温州商人新选择。
“三贴近”颠覆传统养老理念
走进位于北京CBD南区的乐成老年健康生活中心“双井恭和苑”,这里所有的细节都让人感到对老年人的尊重和体贴:为了不让老人感到生活在医院,墙壁上贴着淡雅的壁纸,装修也营造出一种居家氛围,卫浴室、睡床旁边不仅有扶手,而且都有紧急求助的“红绳”,便于老年人日常起坐,遇有紧急情况更可迅速求助。
给记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要算失智老人居住的单独楼层。在那里,一些老物件和儿童用品会格外引人注目。护理人员说,这是为了唤起老人对过去生活的印记。下午3点,护理员将切成小块的水果装成小盘,端给在楼层大厅里闲坐的老人们;一些老人已经不能独自进食,护理员会耐心地喂他们吃,并不时把老人嘴角流出的汁液用纸巾擦干净。护理人员说,为防止老人走失,这一层楼“戒备森严”,没有医护人员的门禁卡,电梯都打不开。当然,护理人员也会推着轮椅,陪伴老人到花园去感受阳光、植物和新鲜的空气……
双井恭和苑目前有60多户老人入住,平均入住年龄82岁左右。76岁的吕阿姨是最早一批住户,她告诉我们,这里有医务室,有全科医生、药剂师、专业护士和营养师,提供定期入户巡诊,定期体温、脉搏、血压、体重指标监测等服务。恭和苑还与北京急救中心签署了合作协议,“120”在院内设有急救站,不仅方便恭和苑老人,还可以服务周边社区。为了让老人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情趣,“红房子”里每天展映着老电影。恭和苑还为老人举办个人画展、摄影展,甚至组织老人们自己拍摄微电影。老人说,在这里我们的梦想从未老去。
权威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94亿,是全世界目前唯一的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老龄人口总数和增长率均呈显著上升态势,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国务院于9月中旬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年人。
倪浩华表示,乐成养老团队经过6年调研和两年多的试运营,积累了一定的养老服务经验,并总结出“贴近家庭、贴近医疗资源、贴近成熟社区生活”的“三贴近”养老模式。目前大多数养老机构存在子女探视难、老人就诊难、回归社会难等“三难”问题,这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传统养老认为老人要静养,少做事,我们则致力于将老人自理能力延长到极限,帮助他回归到一个正常环境的正常生活中,这是最有尊严的养老。”倪浩华说,“从我们的养老服务思路看,对传统养老模式是颠覆性的。”
“医养结合”需求缺口巨大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养老床位数390万张,仅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32%,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而且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3%的水平,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这一差距还将继续拉大。
专家认为,从国际经验来看,老龄化社会“医养结合”的理想模式是“三位一体”:一方面解决院内老人的医疗需求,另一方面解决医院出院老人在回归社区过渡期的临床护理需求;同时,向周边社区派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发挥机构的养老服务支撑作用。
但限于软硬件设施条件和经营思路,目前国内不少民办养老机构更多地只能称之为老年人看护点。记者在多个城市调研发现,养老院的医疗条件普遍有限,硬件配备不足,而具备定点医疗资质的更是寥寥无几。另一方面,由于大医院有医疗资源,患者还能享受医保报销,条件远远强过养老院和社区医院,许多老年患者明明可以回家却拒绝出院,动辄住院一两年的“压床”现象屡见不鲜。
在养老服务方面压力巨大的北京市率先探索引入民资建设“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2013年3月将北京首个民资建设的营利性“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乐成老年事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立的“双井恭和苑”确定为“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试点项目”。
“以养为主,医养结合,持续照料是我们的主要特色”,乐成老年事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李翔说,双井恭和苑借鉴国外在养老社区中设置“护理之家”的成熟模式,正在内部建立带有医疗资质的“保健服务中心”,并积极尝试与北京大型综合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为机构内老年人提供医疗临床服务的同时,还可以接纳符合医院出院标准,在家康复、护理有困难的老年病患者,并为周边社区的老人和居民提供特色诊疗和康复服务。
从“医养结合”到“亲情社区”,让养老更有尊严
继在北京、海南两地成功开设恭和苑,推广“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后,倪浩华又将目光回望到家乡——浙江。
相关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底,浙江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857.69万人,占总人口的17.87%,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并且呈现高龄化(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15.2%,且增速快于老龄化速度)、空巢多(25.01%的老年家庭为纯老家庭)、失能半失能多(73.48万人,占比8.57%)等特征。
“我们新一步的创新是,在医养结合的基础上开发亲情社区,让一家三代共处在‘一碗热汤’的距离,这更适合老人养老”。乐成老年事业投资拓展总经理李小军说。
在宁波慈溪,乐成养老团队已经投资建设“慈溪亲情养老社区”,该项目总占地66,533㎡,其中宜老住宅建设用地39,920㎡,持有经营型健康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26,613㎡。
据李小军介绍,亲情养老社区完全按照老年建筑规范设计,以社区中的乐成恭和苑为支撑,将宜老住宅、老年公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护理中心等设施整合配套,为社区住户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周到的健康服务、放心的养老服务和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多代家庭在同一个社区比邻而居,既在生活和情感上相互照应,又保留适度自由的生活空间。
以健康服务为基础的家庭共处和宜老服务,是亲情社区的亮点。李小军说,这可能是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一种创新。当老人处于自理、半自理状态时,与儿孙共同住在宜老化设计的亲情住宅中,享受多代同堂的氛围,通过居家及社区服务解决养老问题;当自理能力严重衰退,家庭照料和上门服务无法解决其照护需求时,老人可以入住“长期照料机构”,其家人可以随时探望。老人在得到专业护理的同时,继续享受家人的关怀和陪伴。老人的家庭成员不可共享社区内健康服务设施和各种私人保健服务。亲情养老社区构筑起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不同养老方式有机融合的现代生活。
倪浩华说,作为浙商的一份子,乐成愿意将这种新的养老服务模式带回浙江,为家乡父老改善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质量,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因此,他们期望响应“浙商回归”,并正在与相关城市接洽,规划发展养老服务项目。
另一方面,乐成养老团队的投资研发中心总经理高峻松表示,“目前国家重视、政策扶持,‘银发经济’市场很诱人,但投资软环境仍亟待优化”。
高峻松算了一笔账:养老行业平均投资收益率为3%-5%,而银行贷款利率为8%,想通过营业收回成本很难。目前维持运营的大多为租房子运营的“轻资产”类型的养老机构,服务水平也相对较低。如果融资政策不变,这个行业就没有吸引力。
“主要是信贷和土地问题”,高峻松建议,首先,政府应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养老服务企业及其建设项目的信贷投入,并适当放宽信贷条件,提供优惠利率;此外,由于养老地产并非保障性住房,无法取得划拨土地,只能采取招拍挂方式拿地,这样高成本往往令企业难以承受,相关部门应明确土地出让金的优惠标准。(完)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