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2日讯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自身心理、家庭期望、社会环境等因素制约,其就业存在诸多问题。昨天,记者从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水街道获悉,该街道残联专门组成了残疾人就业指导小组,由10名热心公益事业的社区、村工作人员对街道残疾人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全方位帮助辖区残疾人走上工作岗位,重拾生活信心。
今年7月底,该街道中南社区残疾人就业指导员孙莉还作为省社区残疾人就业指导员代表,在中残联举办的2013年度社区残疾人就业服务经验交流会上,与全国同行分享了工作经验。
倾听残疾人就业心声
据了解,长水街道现有持证残疾人405名。“这么多的残疾人,他们的就业需求层次也不同。”长水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苗明忠说,为此,残疾人就业指导员要不定期对分管的每一位残疾人开展走访,深入了解他们的就业愿望。
孙莉作为中南社区的残疾人就业指导员,掌握着辖区内每一位残疾人的准确信息。“只有了解了每一位残疾人的特殊要求,我才能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提高他们的就业成功率。”孙莉说,对于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主要是在年初各类企业招工时进行推荐,重点关注工作收入、就业保险、工作环境等问题;对于劳动能力相对较弱的残疾人,则是在全国助残日、各级残联举办的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期间推荐就业;对于自谋职业的残疾人,她会主动上门提供购买社会保险和获得政策补助方面的指导。
家住永丰村的沈师傅下肢残疾,家中父母患有多种慢性病,儿子在读高中,全家的生活仅靠他妻子打工维持。村残疾人就业指导员得知他求职屡屡碰壁后,为他介绍一个整理产品的岗位,全家生活因此得到了改善。
充分发挥政策扶残功能
“全面了解和充分解读好残疾人就业的各类相关政策,并及时向残疾人进行宣传,指导他们获得应有的待遇,是残疾人就业指导员必须具备的能力。”苗明忠对记者说。因此,街道鼓励残疾人就业指导员参加全国残疾人就业指导员远程培训班,其中孙莉获得了国家级优秀学员的称号。
今年5月,府南社区残疾人就业指导员在走访时了解到,家住府南花园的肢体四级残疾人朱金海没有参加任何的医疗保险,面临没有医疗保障的境地。指导员为此作了详细的了解,原来朱师傅曾在企业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中包括了大病医保,但是由于目前没有工作,停止缴纳养老保险后却未能参保城乡居保。
“我们根据政策,不但帮助朱师傅申请了中途参保城乡居保,还为他办理了残疾人免缴费参保手续。”据苗明忠介绍,在今年“三小车”退改时,街道征求了他本人的意愿,并帮助他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
整合资源广拓就业渠道
为了让残疾人得到更多就业机会,街道充分利用就业管理、企业服务等资源,积极从辖区企业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
中南社区举秀苑的残疾人管女士和孙女士,分别是轻度肢体残疾和轻度精神残疾,她们都具有劳动能力,希望能就近就业。当时,孙莉得知中港城引进了大型超市沃尔玛,就通过街道经服中心建议超市提供一些适合残疾人工作的岗位。在超市的大力支持下,管女士和孙女士顺利获得了就业机会。
来源:嘉兴在线—嘉兴日报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