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为阿克苏群众义诊。
浙江日报杭州10月23日讯 晚上10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病房,主治医生张培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看到手机上的一条微信:“张老师,我们这里的红枣熟了,非常希望你能尝尝。”这是一条从万里之外的新疆阿克苏地区发过来的讯息,张培看了心生暖意。他眼前的电脑桌面上,是他和妻子在阿克苏的沙漠里拍下的婚纱照。
从两年前起,阿克苏就和张培联系在了一起。
2011年2月,邵逸夫医院选派心内科医生支援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刚从青川地震灾区归来的张培主动请缨。“我只想尽一己之力去帮助更多的人。”张培从不怀疑自己的选择。
带着新奇和激动来到了阿克苏,但眼前的一切有些出乎张培的意料,“没有心电图机、没有介入导管材料、没有中心监护……让人措手不及。”
在这样的条件下,张培开启援疆生活。相比硬件设施的简陋,病人危重的病情让他倍感压力。在南疆地区有着很高的心脏病发病率,被送往医院的病人往往处于心脏衰竭的终末阶段,难以治愈。
这里还有很高的肺结核发病率,但是老乡们预防传染的意识远远不够。“为了隔离肺结核病人,我没少和维族老乡争论。”在阿克苏地区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过程中,为了在下乡督导中尽职尽责,主攻心血管内科的他拿起厚重的神经内科学书籍重新学习,并经常和邵逸夫医院神经内科的专家在电话里切磋。“想想病人,我觉得自己没有理由不坚持。”
尽管张培只身一人在遥远的阿克苏,但他并不是孤军奋战。白天在医院出诊,逐一记录下疑难杂症,晚上连线自己的“大后方”邵逸夫医院,和同事一起讨论病情,制定最佳诊疗方案。
在阿克苏,年轻的他当起了老师,在出色完成既定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室管理与业务学习的制度;规范疾病的诊治流程;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等业务。每周在科室内开展一个半小时的业务学习,课程的内容就从最简单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说起。为的就是让病人从一开始就得到更好的治疗。时至今日,这样的学习已成为阿克苏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的惯例。
在阿克苏的日子里,张培几乎牺牲了所有周末,他跟着驻地干部走村入户宣教健康知识,为当地百姓义诊,还自己赶制课件,到社区和体检单位举行健康公开课,普及疾病预防知识。
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张培所在的科室业务量跃居全院内科第一,被评为院优秀科室。同时,援建期间,邵逸夫医院与新疆建设兵团农一师医院建立对口援建关系,两地的学术交流活动开始制度化常规化。
2011年,他和女友准备结婚,却因为突如其来的援疆之行一再搁浅。这一年里,张培收获了事业的成就,却在心里对相恋10年的爱人有着深深的亏欠。在女友探亲假期间,张培做了在阿克苏的唯一一件私事——拍摄一组婚纱照作为没有婚礼的补偿。在阿克苏郊外的沙漠上,两张年轻的笑脸定格成了一帧最美的画面。
2012年7月,张培结束援疆之行。邵逸夫医院心内科主任傅国胜教授显然对“爱徒”非常满意:“哪里最艰苦,他就往哪里跑。”
现在,就像阿克苏的蓝天大漠一般,张培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最美”。在省卫生厅刚刚结束的“最美天使”的评选中,他作为最年轻的医生登上了领奖台。
无论是曾经奋战过的灾区青川,还是塞外美丽的阿克苏,张培都把这些不同寻常的日子视作自己献给青春最好的礼物。电影《致青春》中的那句台词让他难忘:“青春是有限的,不要在观望和犹豫中度过。”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