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记者陈永洲,被湖南长沙警方以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刑拘。昨天,新快报头版以《请放人》为题发表评论,请求放人。评论称,“敝报虽小,穷骨头,还是有那么两根的”。言下之意,希望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找回公道,不惧法庭相见。
中联重科的商业信誉有没有被损害,关键看新快报的报道是否失实。目前这个认定,是由长沙市公安局来判断的。长沙警方表示,“聘请湖南笛扬司法鉴定所,对中联重科因广东新快报社及其记者陈永洲等人发表的18篇文章所造成的损失情况进行鉴定,经市公安局执法监督支队审核,认定陈永洲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
公开发表的报道,倘若涉嫌虚假不实,报社该承担什么责任,既不是新快报的煽情评论所能推托,也不是长沙警方认定的这份鉴定就能敲定。最权威、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法庭举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因此,在这个鉴定尚不构成最后的结论的时候,我们既不能排除这份鉴定具有真实性的可能,也不能肯定新快报所述“仅有的谬误在于将广告费及招待费5.13亿错写成了广告费5.13亿”,就一定为假。但是,在事实真相“一切皆有可能”的情况下,长沙警方试图先抓后审,并且将一名记者的职务行为,等同于个人行为,显然在法律依据上,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天下没有法外的无冕之王。新快报及记者陈永洲针对中联重科的报道,是否心怀恶意,有无敲诈勒索,不是由报道的篇幅大小、数量多少来决定的,而是法律依据。批评报道作为舆论监督的一种方式,既是媒体的社会责任担当,也是法律赋予的责任和义务。但是,监督和质疑,如果必须达到百分之百的精准才能不算失实,才能不被抓捕,那么,新闻监督就是一个谁都不敢担当、谁都不愿担当的社会责任。这是记者陈永洲被刑拘,令媒体同行深感不寒而栗的原因所在。
尊重事实,是媒体的职业操守,也是媒体和从业人员对法律所应有的敬畏态度。同样,尊重事实,也是被舆论监督的相关单位与个人,必须遵守的法律责任,更是执法部门的执法依据和底线。谁的背后有黑幕,用事实说话,法庭相见,谁都没有凌驾或者超脱于法律之上的豁免权。如果单方面强调说话的权力,或者单方面强调抓人的权力,所有社会角色,都将成为一个比拼社会资源的强词夺理者,最终践踏的是法律的尊严。
将陈永洲刑拘事件,回到撇除所有情绪之后的法律框架中来,才能摆脱凭社会资源、凭公权资源办事的角色错乱。监督与被监督、抓人与被人抓,不是一个谁怕谁的角色逐力过程。让这起事件的相关角色,全部回归到对事实真相本身的敬畏中来,回到法治的程序正义上来,才能避免秩序混乱的角色伤害。
任何一方,如果最后被真相所伤,那是咎由自取,也应该伤得心服口服。
提供事实依据和真相,并且走完程序正义的司法过程,该抓什么人,就抓什么人。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让舆论监督者,人人胆战心寒,个个如履薄冰。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