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4日讯 时值深秋,湖州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名城”申报推进工作却在持续升温:小西街整治等名城保护重点项目再续新篇,《湖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进一步编修完善,纯阳宫、由页塘碑亭、府庙、铁佛寺等部分文保单位(点)及古桥的修缮工程持续展开,大运河(湖州段)已经国际遗产专家考察评估,同时,南浔、新市两个“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工作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湖州“申名”工作即将在本月底迎来最终“大考”,市申名办、市文广新局等各“申名”成员单位也进入了最为紧张忙碌的半个月,既要对已开展的保护工作进行全面重新审视,又要查漏补缺,但是每一位参与“申名”的成员都充满热情。市申名办工作人员表示,“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市人民的梦想,更是湖州人实现中国梦的一种体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名城保护中的最高级别,不仅可以提高保护地位,更是增强文化自觉的具体体现,同时还可提升湖州城市文化软实力。”
自从2011年湖州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全面启动,经过2年多的努力,毗山遗址考古公园、小西街街区整治等名城保护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在历史建筑保护、文物的修缮、名城保护政策《湖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湖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湖州市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的出台等方面卓有成效,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为填补湖州没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提升保护地位,提高保护级别,2007年有关部门对湖州境内的大运河沿线及沿线遗产点进行调查, 2008年6月按照国家和省文物局的要求,全面启动大运河(湖州段)申遗工作。目前,《大运河(湖州段)保护规划》、《南浔历史街区和由页塘故道整治方案》已经完成编制,整治工作也基本完成。 9月底,大运河(湖州段)已经通过了国内外专家的现场评估。
在街区保护工作的推进中,湖州新一轮文物保护规划体系也在逐步形成中。 2007年,湖州按照“总体格局、风格、风貌”不变的原则,启动了衣裳街区的保护性修缮工程,至今已投入资金近14亿元,修缮各级文保单位8处、历史建筑15处。 2005年至今,南浔街区按照“保护老城,建设新区”的模式和“修旧如旧、维系传统”的框架,修缮各级文保单位9处、历史建筑23处。继《南浔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方案》等专项规划陆续出台后,毗山遗址、下菰城遗址、陈英士墓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小西街的保护规划也在加紧编制中,同时,毗山遗址考古公园建设也被纳入湖州市新一轮文保总体规划。
城市记忆与文脉的梳理,让市民得以进一步亲近历史。在古色古香的衣裳街上,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王安申旧宅,宅内开设了湖州民国文化展示馆,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市民在参观构造独特的深宅大院的同时,还可以近距离感受湖州多姿多彩的民国文化。去年,由民国名人朱家骅出资建造的和鹤小学也已修缮,该市级文保点同时作为当地老年活动中心和朱家骅生平展示馆,承担了多种功能,供市民参观活动。此外,今年湖州全面启动的南郊风景区建设工程中,加大文保单位保护力度,并将作为景区亮点呈现。
本月底,由住建部、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的评估组,将对湖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进行实地考察评估。“文物保护在于建立长效机制”市申名办有关人员表示,将结合本地实际和特色,加强文物保护研究,进一步推进各项规划落实;并加大文物保护人才队伍培养,全面提升业余文保员素质,形成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环境。
(本文来源:湖州日报)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