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集团工业园区引进意大利先进设备,生产真丝色织大提花等新品。图为织造前道工序。
浙江在线10月25日讯 编者按:本报刊发《问诊浙江丝绸》系列报道,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湖州丝绸之路集团董事长凌兰芳专门投书本报,直陈当前横亘在浙江丝绸面前的四大难题,并从七个方面提出了解决之道。从信中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一位老丝绸人对于浙江“丝绸之府”的拳拳关爱之心,现予全文刊登,以飨读者。
世界丝绸看中国,中国丝绸看浙江。浙江是世界丝绸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块土地上的先民们种桑、养蚕、缫丝、织绸至少有5000多年的历史,余姚河姆渡和湖州钱山漾两处文化遗址的出土文物就是有力佐证。明清以来,浙江总体保持着全国丝绸产量10%到30%范围内的占比,即便在今天,仍然雄踞在真丝绸出口全国第一、真丝绸产品品种质量以及品牌影响力全国第一的两个高端。世界高档丝绸离不开浙江。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丝绸完成了一件大事,就是民营化发展,现在在做第二件大事,品牌化建设。可以说,世界上顶尖的服装服饰品牌都有中国丝绸,而中国丝绸里边却没有世界顶尖品牌。浙江丝绸人对此深感愧疚,决心加快转型升级,依靠创新驱动,再让丝绸异军突起。然而要实现梦想,要突破发展瓶颈谈何容易!浙江丝绸的现状是处在机遇与困难并存的关键时刻,直接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有四个:原料衰退、效率低下、装备落后、生存困难。如果这四个难题得不到有效破解、浙江就要告别丝绸。
先说原料衰退。
今年春茧收后,欧洲外商催要丝绸之路集团的高档6A级厂丝,我们不能一一满足,外商很奇怪,你们不是抱怨订单不足吗?给了订单怎么又供不出货呢?外商有所不知,我们手里就是缺少可做6A级高档丝的原料,要千里迢迢从四川云南花高价买回来。浙江四大主产区,桐乡、海宁、南浔、淳安,前三地的蚕茧质量严重次劣,最差的无法缫用,只能做蚕丝被。只有淳安优质茧还可以做6A,可是淳安优质茧全部供应给我丝绸之路集团用也不够,何况每年也在递减8%至10%,而且大部分要自用,少量才拿出来拍卖。
浙江原本是最大产茧省份,约占全国总量20%,现在减少了一半,年产量只有6万吨左右,只占全国总量10%,而且衰退在加快。更严重的是质量今非昔比,优质茧凤毛麟角。以今年茧价茧质与本世纪初茧价茧质相比,丝厂购茧成本翻上了5到6倍,而销售价格只上了3.5倍。因此,浙江大部份丝厂已经歇业,茧丝产量从全国第一退到全国第四。这是触目惊心的事实。
其次是效率低下,装备落后。我们丝绸之路集团浙丝二厂缫制出口高品位生丝,人均年产丝量850公斤左右,虽说处在全国最好水平,但是三十年前日本就已经达到人均年产丝量一吨以上。那时候我们中国靠人海战术成本低廉打败了日本,夺得了国际丝绸第一大国的桂冠。可是我们在蚕桑科技和丝绸科技包括生产效率方面至今还赶不上当时的日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哪一行业的效率不是十倍几十倍增长?只有茧丝行业驻足不前,这是行业悲哀,浙江丝绸人脸上无光。究其原因,是蚕桑和茧丝生产组织方式都严重落后。一产种桑养蚕停留在农耕时代,老妇养蚕三边种桑、千家万户、广集散养。新农艺新方法推广不动,土地流转和家庭农场缺少创新典型带动突破。二产机械装备几十年一贯制,说是自动缫其实是手工缫,十个指头泡肿,两只脚踝跑断。皮带对皮带,齿轮对齿轮,没有信息即时控制,没有工序优化革新。三产服务更是冷淡丝绸。资本和人才不肯光顾,整个行业价值被低估。外国洋品牌眼花缭乱,民族品牌欲进无门,要想脱颖而出难上加难,市场竞争无序。比如蚕丝被假货年年曝光,年年打假,造假者并无恐惧,反而变本加厉。
再就是税负沉重,中小丝绸企业生存艰难。留不住人才,也没钱搞技改,行业发展缺少后劲。仅增值税一项工厂收购蚕茧只能抵扣13%,而厂丝销售却要征收17%。按10组自动缫的企业生产规模算每年上交增值税高达600万元以上。浙江缫丝企业近年亏损面达到56%以上,企业不堪税负,采取化整为零、隐蔽化生存、潜规则生存、变相逃税从而又引起不公平竞争。缫丝行业处在亚健康状态。没有好丝,哪来好绸?
浙江丝绸既然存在那么多的发展瓶颈和困难,还有没有发展前景?出路在哪里?我们要有什么样思路去破难创新,什么样的途径去转型升级?
对此我是十分乐观的。浙江丝绸要经历转型阵痛是必然的,要摆脱粗放型生产经营模式,走科技丝绸、文化丝绸、品牌丝绸的道路是必须的。丝绸在浙江并不是夕阳产业,恰恰相反是朝阳产业。因为浙江丝绸拥有六大优势:基础雄厚,文化底蕴,人才富集,工艺先进,品牌渐起,市场形成。实际上就是一句话,浙江将继续引领中国丝绸的发展!其实还可加一句:天生丽质,浙江茧丝的天然秉赋内在质量全国无地可及,东桑西移并没有把品质移过去,浙商四海创业,完全有能力把家园里的传统产业发扬光大。
在我看来,丝绸的出路将是这样七个方面:
养蚕工厂化。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土地科学流转,养蚕全龄育产业化,养蚕专业户和家庭农场与企业直接订单。
缫丝智能化。浙江是缫丝机械革新领先的老家,当今全世界的缫丝设备几乎全是浙江造,应该最有希望攻克智能化设备,由此引发缫丝工艺革命,提升工效4至5倍以上。
织造数码化。数码织造是最先进织造技术,也是实现丝绸高附加值、差异化取胜的重要途径,浙江拥有这方面的实力。
后整理精美化。中国丝绸卖不了爱马仕的价格,后整理是瓶颈。其实浙江后整理工艺已经领先,完全可以迎头赶上。
产业重组化。加大行业内兼并重组力度,形成大产业集团,靠龙头带动集群创新,改变企业单打独斗,小、散、乱、弱的局面。行业外实行跨界重组,例如千岛湖可走优质茧+优质丝+品牌丝绸+品牌旅游资源的跨界优势组合道路。
市场内需化。丝绸的出路有两条:一是走进百姓家里;二是走进纽约巴黎。不能忽视内销市场,例如这几年销量猛增的蚕丝被,浙江占了三分之一份额,把这个市场做大做强做规范做诚信了,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品牌国际化。一定要与国际大牌比高低,否则我们永远OEM。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实现丝绸ODM(原创设计品牌)我们应该做得到。
要实现以上七个化,必须要把丝绸产业放在浙江传统优势产业创新驱动实现转型升级的大战略的框架里来考虑。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一产二产三产联动推进,政产学研四体合作创新,才有成效。浙江丝绸一定要走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相结合的双轮驱动、两翼齐飞的道路,一定要借助资本与信息两个翅膀,只有全社会都意识到了民族丝绸是一个宝贝产业,浙江丝绸是一块亮丽品牌,那么丝绸就有了创新的动能。我们浙江丝绸人一定会像春蚕那样默默奉献,为在新时期建设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吐出自己最后一根银丝!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