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10月28日讯 一字一方圆,一笔一江山,百年沧桑不会磨灭他们的印记,潘天寿、林风眠、李可染……他们是独步中国画坛的一代大师,是引领民族文化前行的艺术巨匠,为近代中国书写了不朽的艺术诗篇,他们值得被铭记。
今天,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潘天寿》在杭州潘天寿纪念馆开机,一部视觉的中国现代美术史画卷缓缓展开,之后,《林风眠》《李可染》《傅抱石》《吴作人》《刘海粟》《李苦禅》《关山月》等也将陆续启动拍摄。
“这是一代为天地立心的艺术大师!天地本无心,正是这些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把律己之心留给自己,把仁爱之心留给世界。这立心之心,在艺术中蛰伏着,在大师们的良知中跳跃着。保住中国文化精萃的根本,就是保住这立心之心。是他们,深怀着责任感和使命感,树起了一座座令人景仰的高山,他们的价值不可替代!”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这样定位“百年巨匠”里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他回忆说,自己进美院读书时参加的第一个活动就是潘天寿先生的送别会,“他是一个高大的人,一个有性格的人,一个严厉的人。”许江一字一句情真意切。
强大的“强”和倔强的“强”,都被许江拿来形容潘天寿先生。
潘天寿先生有一枚印章曰“强其骨”,这是他的艺术追求,也是他用以扭转画坛柔弱画风的名言。黄宾虹生前也称“阿寿的画,力能扛鼎”。
潘天寿的诗文则“强其心”,他的《听天阁诗存》中约有1600多字的诗作镌刻于杭州九曜山南麓的“潘天寿听天阁诗亭”中。许江说:“很少有诗人能像他那样沉郁地了解自己的内心。”
潘天寿不仅是现代画家,也是教育家。他对传统的坚持,绝不是封闭保守的,而是以世界文化艺术作为参照坐标,他关于传统中国画的名言——“中西绘画应该拉开距离”、“越有民族性,越有世界性”等,对于中国艺术的思考仍然具有意义。
在信息高速运转的今天,有多少人能潜心于古拙浩然的中华传统文化之海,去采撷那已经斑驳的菁贝?那一张张泛黄的书页,那一幅幅失色的丹青,那一个个闪亮的名字,有着跨越历史的价值。
在潘天寿这样的艺术家心中是有信仰的。这种信仰随处可见——在纸上,在笔尖,在画里,在诗中,更在心间。于是,便有了《百年巨匠》。
大型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由中央电视台、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银谷艺术馆联合摄制,这套总长为36集的系列纪录片,将讲述12位绘画大师的人生故事和艺术历程,每位大师3集。《百年巨匠》第一部《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张大千》历时两年完成拍摄,播出后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被称为“一部视觉版中国现代美术史”。
《百年巨匠——潘天寿》3集90分钟,讲述潘天寿幼年、就学、从教的经历,出任国立艺专校长、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故事,及其达到艺术顶峰的最后10年。《百年巨匠》总导演赵伟东介绍说,纪录片将着重表现潘老对绘画艺术的探索与求变,探讨的主题是平凡生活、平凡人生如何造就一位不平凡的艺术大师。
《百年巨匠——潘天寿》开机仪式由省委宣传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中国美术学院主办。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