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我省电力部门一直加强对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洋背村也在前不久完成了电气化改造,更换了大容量的配电变压器和新型电缆,实现了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飞跃。
在昨天召开的省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调研座谈会上,龙泉、庆元、云和和景宁四县被命名为“新农村电气化县”,这标志着浙江全省已经实现“县县电气化”,电气化镇村比例全国领先。
曾经一开空调就跳闸
村民买了家电不敢用
偏远的洋背村位于闽浙交界处的庆元县屏都街道。记者刚到村口,就看见村民老吴拿着一叠用电科普资料,从村委会里的电力便民服务点出来。“前两个月家里刚刚新装了电表,改造了线路,这不今年夏天热得受不了,打算买两台空调备着明年用。”
老吴今年80多,在村里活了一辈子。“村里通电已经40多年了,但那时候大家都穷,家里最多就几个电泡,每个月电费也很少。”
近几年,村里兴起香菇和木耳种植,村民们渐渐富了,空调和电冰箱几乎成了标配。不过大家发现,经常一开空调就跳闸。“我们这里偏远,抢修的来了天都要亮了。”杨阿姨在村里开了一家农家乐,对曾经的用电状况,深有体会。
一位早些年在农村工作过的当地官员更加形象地描述了电网不稳造成的连带反应。“老式变压器块头大,质量差,雷电一劈马上报销。换个变压器好几十万,村里没钱怎么办?只能去后山砍树,卖点木头换变压器。次数多了,树都要被砍光了。”
电网改造后,村民家里
五六台空调一起跑无压力
今年年初,国家电网庆元县供电公司投入100多万元,对洋背村实施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洋背村配电变压器容量由之前的100千伏安增加到450千伏安,大幅提升了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
庆元县供电公司菊隆供电所工作人员解释道,改造前村民家入户电表最大电流只有12安,改造后一跃到63安培,家里同时开五六台空调毫无压力。“我们为村民们安装了智能电表,哪户用电出了故障,供电所能第一时间发现并报警,有时候村民都还没来得及打电话报修,抢修人员已经到了。”
在庆元县屏度街道白坎村前,村民范师傅正在自家的黑木耳种植地里给木耳浇水灌溉。范师傅有一块2亩大的黑木耳田,现在正是木耳生长的季节,每天要浇水两次以上。“灌溉用的水都是从小河抽的,以前都是我们几个一起拉电线过来,每台抽水机功率少说2千瓦以上,电压低,出来的水都‘没力气’。现在电压有保障了,时间省了不少,一天浇两次水就够了。”
明年
将实现全省镇镇电气化
随着供电质量的提高,新农村电气化村每百户居民电视机拥有量上升了60.5%,电冰箱上升了58.3%,洗衣机上升了70.4%,空调上升了147.4%。
记者从国家电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建成新农村电气化市9个、县(市、区)77个、乡(镇)910个、村25049个,分别占总数的81.82%、100%、97%和88%,电气化镇、村的比率全国领先。
国家电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计划到2015年上半年完成全省农村农用电力线路的接收与改造,实现农村电网一体化管理。力争在2014年实现全省“镇镇电气化”,全面推进城乡电网协调发展。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