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4日讯 两年前,村民深夜翻墙入室,请求他出任村党总支书记。两年间,他带领村民将昔日的“闹事村”一跃变成如今的“文化村”。放着年入几十万的船老大不做,却顶着芝麻般小的“乌纱帽”。他就是普陀区虾峙镇沙峧村党总支书记蒋位国
“芝麻官”也能干出“名堂”来
说好在办公楼下等,但当记者赶到时,却连个人影都没有。顺着门牌号,记者推开二楼书记办公室的门,几个村民正围着蒋位国。“蒋书记,你可一定要干下去啊。”“蒋书记,我们全村可都指望着你呢。”“位国,如果你当不了下任的书记,我就告到领导那去!”说这“狠话”的是76岁的村民王财根。“阿伯,侬也是老党员了,要讲党性,选举可是有纪律的。”蒋位国显然有点生气了。
转眼,新一届村干部的换届已近在咫尺。这不禁让老蒋想起了两年前上任时的场景。
就是想为乡亲争个“公道”
近年来,随着虾峙镇开发建设的加快,部分周边岛屿和村落实施了拆迁,沙峧成了全镇的拆迁安置地。自那开始,征地补偿、集体资产分配等问题让昔日平静的村庄变得“嘈杂”起来,群众阻扰施工等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
那时的老蒋还自在地做着年收入五六十万元的船老大。事情的转折点是村里的那条养殖海塘。 600米长的海塘连同养殖场只给170万元的补偿,这让群众不能接受。
消息传到老蒋那,他坐不住了。怎么说也得为乡亲争这个“公道”。“不能采取上访、阻挠的极端方式。”老蒋觉得,要通过正当诉求来解决。老蒋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拥护,重新调整的补偿方案也最终让几方都接受了。
2011年3月下旬,在有全村29名党员代表参加的村党总支书记选举中,老蒋获得了22票。“要不要当这个书记?”老蒋夜不能寐。“吃不愁、穿不愁,你怎么想的?”两个女儿轮番给他“洗脑”。
见老蒋举棋不定,群众半夜从他家的围墙翻入,恳请他出来为大家做点事。
足足考虑了4天,老蒋最终没能“扭过”自己骨子里敢闯的那股劲。
用真心,什么工作都能做好
2011年5月,老蒋正式挑起了村党总支书记的担子。“感觉无从下手”。老蒋坦言,上任伊始,面对这些盘根错节的事务,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思量再三,老蒋觉得,先要安民心。要安民心,就得了解群众的诉求。
全村500户在册群众,老蒋用3个月时间走访了300多户,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对村两委班子的期望。
村里有这么个“顽固分子”,当初就反对老蒋当书记。老蒋决定,越“硬”就越要去碰。第一趟去,人家没给好脸色,直接被“请”了出来;第二趟去,甩下一句“没什么事要反映的”,就去搓麻将了;第三趟去,谈是谈了,但就是一顿抱怨的话。“他会抱怨,就说明心里的门已经有点打开了。”老蒋抓住对方生病这一时机,自掏腰包买了营养品上门探望。对方感觉自己这张脸再也“扛不住”了。“蒋书记,有什么事,你就直说吧。”
经过这件事,老蒋更加坚信,只要自己用真心,基层工作是可以做好的。
去年,没和家人商量,老蒋就把自己的船卖了,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村里的工作中。
让老百姓明明白白地对自己的事做主。老蒋在扩大群众参与村务监督管理、民主决策的同时,对村内的各项重大决议进行民主表决。两年多来,光村民大会和党支部会议就开了27次。群众参与村里事务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要把群众的心凝聚起来
稳定了群众工作后,老蒋心里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在去江苏华西村考察后,他心里有了底。
华西村把文化建设作为立村之魂,一直强调富脑袋甚至比富口袋更重要。“如果能强化文化的力量,说不定能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和谐发展。”老蒋觉得,一定要抓村民兴趣培养,重视文化建设。
沙峧原本就有几位文艺骨干。老蒋决定先把这部分人动员起来,把文艺队伍组建起来。
组建初期,只有十几人。面对这种情况,老蒋他们没有放弃。群众见他们如此用心,也就决心和他们一起坚持下去。老年协会副会长庄和国70多岁了,还学起了鼓板,拉起了二胡。
舞龙队、马灯队、秧歌队等相继组建,固定参与群众人数达140人左右。除了每周三剧场的演出外,每晚广场上、文化中心里都可以看到村民们跳舞唱歌的场景。
如今,走在村里,你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周三小礼堂里又有什么表演?谁谁谁又在准备什么节目……
老蒋告诉记者,通过文化建设,群众的整体素质提升了,很多人积极要求加入文艺队伍。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