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8日讯 当下中国的基础教育,经常为人诟病,基础教育亟待转型发展。
昨天,由全国教师教育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杭州市教育局、上城区人民政府承办的“2013中国杭州名师名校长论坛”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学校的规划与发展”。论坛上,来自全国的名教师、名校长和知名专家一起探讨了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式。
选择性不足成最大问题
近几年来,有一个争论越来越激烈,中国的基础教育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领导研究中心主任戚业国多年来研究中国的基础教育,在他看来,中国基础教育的问题有两个:一是选择性不足,二是不关心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现在的基础教育,有点“荒唐”。知道来到学校的孩子千差万别,孩子离开学校之后也都是奔赴各个岗位和行业,但他们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却是统一的,统一的课程标准、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考卷。
“用标准的模子去教育差异化的材料,却想得到差异化的产品,这现实吗?”
戚建国认为,孩子目前的负担重,是基础教育“选择性不足”造成的。具体来说,就是精英教育质量严重不足,而普及教育质量明显过剩。也就是,该负担重的没有负担,该没有负担的,又给他负担。
另外,目前的教育造成了学生不知道也不关心学习的生活意义,只在乎考了多少分,而不在乎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知识本身难以迁移到生活中去。
谈及解决问题,戚建国建议,让“该学的孩子学得更多、更活、更巧。使不该学这么多的、一般的孩子,少学一点,开心、快乐一点”。教育质量越高不一定越好,质量有成本为代价,“当质量超过了现实需要之后,造成的是质量的过剩”。过剩的质量消耗的是孩子的时间、精力和生命。
重要的是对现实的关注和好奇
谈及当下的小学教育,戚建国认为,“过度关注分数的意义,却较少关注知识与经验的现实生活意义,得到了分数,却丢失了兴趣、好奇和探究”。
小学阶段知识重要,但“没那么重要”。没学到的知识,以后会学会;学得不够熟练的,以后也会熟练。但孩子对生活的关心,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好奇、探究、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才是小学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东西。
现在,不少家长都有“高分瘾”,孩子考了100分,家长就高兴,奖励,如果考低了,就生气着急。
“在关注分数多少的时候,是不是更应该关注这个分数说明了什么?多几分意义是什么?”戚建国说,95分和100分之间的差异,可能只是做更多的训练。
小学的改革方向,是回归生活,回归玩耍,回归孩子快乐的童年。“明确小学到底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什么才是小学教育中最重要和最有意义的,最值得关注和追求的东西,这就需要改变评价方法和制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样评价,多样成才,人人成才。”
过度关注分数,却轻视甚至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在初中阶段这个孩子身心转变的重要时期尤为严重。“初中阶段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更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初中学校,可以不培养出拔尖创新人才,但是必须给每一个孩子健康的身心,给予合格的公民教育。”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