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上午,三门县委常委、公安局局长王伫球收到了一封来自西安的求助信。写信人李大爷,家住西安,今年72岁,请求公安民警帮忙寻找二十年前的恩人。
原来,李大爷二十年前曾在三门县城经商,突遇家庭变故,身上钱不多的他便向三门朋友陈某借了3000元钱匆匆回家,之后因生意屡屡失败,无力归还债款。但心里一直惦记着陈某的3000元,希望早日将钱还上。
后来,李大爷有能力还钱时,陈某已换了单位、变了住址,老人再也联系不上了。这些年,李大爷多次尝试按老地址写信联系,每次信都被退回,还钱的事一拖再拖。
李大爷曾想过,到三门来找陈某当面还钱,由于身体原因,家人一直不让他出远门。无奈下,李大爷写信给三门县委常委、公安局局长王伫球请求帮助。
帮老人圆梦
看到信后,王伫球局长非常感动,立即将信件移交治安大队,要求民警不遗余力帮李大爷圆梦。
由于李大爷所描述的当时商铺,因20年迁变早已不复存在,民警马加剑一天工作下来,一无所获。
不过李大爷在信件中提到的陈某曾经当过厂长,具体什么厂也不是很清楚。于是民警按那时的国营厂长及姓陈的人进行查找,然后逐一电话联系,最终找到了李大爷信上所讲到的陈某。
可是,陈某却怎么也想不起有这个事。
马警官决定上门找陈某,陈某有60多岁了,但再三启发他,他还是想不起来有这档事。
陈某的老婆说,会不会是那个宁波人啊?她说,20多年前,有个宁波人借了3万元,还了2万元,还有1万再也没音信了,“人和人怎么这么不一样呢,一边是人消失了,一边还有人主动送钱来啊!”
你是陈猴子吗
13日中午,马警官打算再和李大爷联系确认,陈某主动打电话来了。
他说,你走后,我把这件事告诉家里的子女,在我们家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子女们都说,既然信息都对上了,估计是错不了,我们现在不差钱。“我们就想联系对方看看,叙叙旧,还有老人的高尚品德,也让我们都很钦佩”。
陈师傅到了马警官办公室,拨通李大爷电话。
“你是陈猴子吗?”没一会,陈某就大声笑起来:“哦,原来是你啊!你还记得我当年的绰号啊!”
两个老人在电话里一起叙旧,“都这些年了,你还记得啊,这些年你都好吗?”
电话两头,久别重逢,两个人亲热得不得了。
最后,陈某婉拒了李大爷的还款请求。李大爷那沉甸甸的心债也终于偿还了,诚信仿若纽带,穿越千里距离,将两位老人再次连接在一起。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