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另一方面是医保基金“钱多到花不出去”,医保基金管理正面临效率难题。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十六次年会上,有官员指出,截至2012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累计结余7644亿元。自1999年至今,除2010年外,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率都在20%以上,其中2001年的结余率达到35%。
实际上,不仅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存在“钱花不出去”的怪现状,一些地方的新农合医疗保险也或多或少存在同样问题。老百姓一直感叹看病贵,却有大量医保基金躺在账户里“睡大觉”,这无疑是非常尴尬的情景。医保不同于养老保险,从制度设计上讲,养老保险必须考虑基金的保值增值,因此需要采取稳妥的投资以盘活资金。医保的不同点在于,参保和使用都具有“即时性”,在制度设计上,就是以现收现支为基本预算管理模式。医保基金结余率过高,往往意味着筹资水平与报销比例失衡,因此发达国家医保基金结余率基本控制在10%以下,以防止医保基金闲置。
我国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日益到来的老龄化问题,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医保基金的支出压力将因为退休人员增加而相应提高,因此,从防范风险的角度看,医保基金的结余率适当高于发达国家未尝不可。但也要看到,结余率绝不是越高越好,因为结余率越高,往往意味着医保的保障水平越低,以低保障水平来换得医保基金应对风险的稳定性,无异于走入了另一极端。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两者之间如何达到平衡。
需要指出的是,在理论上,“控风险”与“提待遇”的平衡性,应当建立在医疗保险机构与医院之间的博弈机制上,但现在这种博弈机制并不完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在面对医保机构时,往往受制于后者。其直接的结果是,医保的支出在很大程度上带有行政指令色彩,而未能与参保者的实际医疗需求相对接,在总额预付制下,过于谨慎的支出思路层层分解到医院、科室乃至医生身上,以至于医生在诊疗时,不得不考虑到医保机构的报销额度,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多的自费项目,导致患者的支出压力增大,加剧了看病贵问题。
医保基金结余率过高的弊端,正在于此。除此之外,结余率过高,还面临着被违规挪用的风险,这在以往的报道中时有体现。而使用效率不高甚至被挪用,这些弊病都是医保基金收支管理模式改革所无法回避的。从长远来看,“控风险”与“提待遇”两者都需要均衡考虑,但以实际医疗需求为导向,逐步提高医保报销比例,进一步体现医保的公益性,无疑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