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12月5日讯 工作在机关,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时下,一场密切党群关系的创新实践正在我省蓬勃开展:今年以来,省市县乡四级机关事业单位66.14万名在职党员亮明身份,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认领项目101.2万个,为群众办实事81.7万件,把服务群众的阵地由机关延伸至社区。
今年初,我省开始全面推行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从省直机关到各地,在职党员除日常工作外,又领到一项新任务——手持《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志愿服务联系证》,进所居住的社区报到,登记党员基本信息,根据自身专业特长,认领不同服务项目,帮助群众解决难题。
在职党员服务如何更贴近民心,是一道全新的命题。省委组织部特地通过官方微博向广大党员、群众征求“金点子”,亲民时尚的姿态,迅速引来众多粉丝围观。同时,一系列问计于民的调查活动在全省开展,求教“社区需要党员做什么”、“党员能为社区干什么”等服务内容。
全省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中,各种充满泥土气息的创新服务不断涌现。常山县紫港街道有一条10米长的“义工长廊”,上面贴着在职党员的特长和联系方式,居民可以提前到社区预约,在家享受上门服务;武义县建立社区群众“难题册”,在职党员报到时,只要翻翻册子,百姓需要一目了然;丽水莲都区排出扶贫帮困、关爱独居空巢老人等10大类80多个小项的服务内容,供在职党员自行选择。今年“七一”前夕,我省开展“点亮微心愿·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全省3000多个城市社区齐动员,向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空巢老人、外来打工者等征集“微心愿”。“七一”期间,全省在职党员认领“微心愿”10.5万个。今年以来,90%的社区已组织在职党员开展3次以上活动,征集到群众“微心愿”21.1万个,已认领兑现了19.8万个。
当前,我省已初步形成“微心愿”社区滚动收集、媒体定期发布、党员主动认领、群众及时圆梦的长效机制,各地还把很多行之有效、群众欢迎的服务项目固定下来,“爱心圆梦室”、“4点半乐园”、“假日妈妈”、“相约星期六”……这些贴心又时尚的党员志愿活动,渐渐地成了在职党员进社区的服务品牌,成为每一位党员具体又自觉的奉献行为。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