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冷空气的到来,终于让雾霾收敛了一些。昨天杭州的AQI降到了200左右,编辑发上来的稿子已出现“喜大普奔”字样,让人感叹中国人的乐观顽强——要知道,世卫组织发布的信息是PM2.5大于10就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欧美许多国家包括我们的邻居日本韩国的PM年平均值只有一、二十甚至是个位数。
但是,仅靠乐观顽强就能对抗雾霾吗?专家早就告诉我们,雾霾对人体的损害是不可逆的,这种影响可能要十几年后才会显现出来。其实也不用等十几年,这段时间医院里就繁忙了不少。糟糕的是,专家还告诉我们,江南的雾霾今后或将常态化。更糟糕的是,雾霾像如来佛的那只大手,管住了北边,压住了南面,兼顾了东西,无人能逃,也无处可逃——剥开乐观顽强的表皮,每个人其实都是满肚子的无奈和苦涩。
雾霾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大白天闪着双跳的公交、行色匆匆的口罩族,让这个城市如此诡异,生机了了。孩子的欢声笑语少了,一放学大人就拉着他们急急往家里赶。哪怕跑两步也会被轻声呵斥:“不要命了啊。”过去的这个周末,相信绝大部分孩子都是在家里度过的,但是我们能把孩子一直关到他长大吗?这样的城市、这样的生活,与幸福越走越远?
从来没有一种灾害让我们焦虑如斯,它不像台风、洪水、泥石流,这些灾害肆虐时尽管可怕,会吞噬我们的家园,伤人祸畜,但毕竟是一时的,局部的,而雾霾呢?它就是一柄钝刀,慢慢地切割着你的精神和躯体,让你时时痛苦却无法麻木。这种全民性的焦虑是一种精神上的慢性毒药,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都会带来负面效应。
雾霾笼罩下谈安居乐业只是个笑话,雾霾笼罩下谈GDP更是一种讽刺。治霾,毫无疑问是最大的民生,毫无疑问是老百姓眼中一届政府的最大政绩。治霾是个系统工程,恰恰可以体现政府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它需要几乎所有的政府部门都动起来,把每一个PM2.5都分解成任务指标,辅以更严格的考核机制来落实。治霾长期、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政府应该让市民看到态度和努力,要知道,这一过程中每一点滴的成果和进步,可能都是饱受雾霾折磨的老百姓的心灵鸡汤。
假如官员的认识,仍然停留在“雾霾是天灾”的层面上,那么我们所能看到的治霾方略,恐怕就会仅仅限于一个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治不了霾的,它只是雾霾来时的被动抵抗,不攻进雾霾的老巢,雾霾总会发威。雾霾的根源在哪里,恐怕还在于落后的生产方式和陈旧的发展观。雾霾是环境对人类的报复,清晰的有着“人祸”的烙记。
60年前的伦敦,同样经历过雾霾的阵痛,短短4天内4000人丧命。痛定思痛后英国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清洁空气法》,削减落后能源,加大环境治理。向雾霾宣战,我们的官员也必须对脑子里盘桓不去的“GDP至上论”开刀——没有这样的思维转变,治霾就会表面化,应付化,暴露的正是官员思维的僵化、执政方式的简单低端和责任感的缺失,这样的官员,老百姓见了就恼火,又如何解得了民生之痛、民心之痛?
暂时退去的雾霾只是给了我们喘口气的时间,说不清它何时卷土重来。面对笼罩大半个中国的雾霾,顶层设计及建立地区联动机制或许是解困之策,但在这两者尚未有眉目之前,地方政府无法松懈。减霾治霾,谁也等不起,早一天出招民众就多一分可呼吸的空气。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