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12月12日讯 今天早晨7时半,在杭州金衙庄公园,本该已出现练太极拳、晨跑的大妈大伯们,已经连续几日消失了踪影。手机上此刻显示的AQI(空气质量指数)是96,轻度污染。
公园一侧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大部分红色自行车安静地停在那儿。马路两侧都看不到什么骑车的人。在记者以前的印象中,这个时间,租赁点经常是空无一车。
脚步匆匆的人们低头走过,戴着口罩。偶听得一个大妈在和旁人聊天,“这几天我儿子不让我出来乱走动,空气太差”。
生活,正在因雾霾而改变。
轻霾天,成常态
“明天浙江大部分地区有雾或霾。”
当气象台播音员这样播报时,王强说:“雾和霾有着暧昧而又复杂的联系,我们一直忙于向公众解释这一过程。现在的预报是一种‘浅式的预报’,说雾天增多了,实际上是霾天增多了。雾的改变,是当地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的一个标志。”王强是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的教授。
有PM2.5记录以来,从12月4日开始的这场严重雾霾,是长三角遭遇最严重的一次大范围、长时间区域“霾伏”。浙江几乎“全军覆没”,11个市一度有10个被雾霾吞噬。
“长三角的这次雾霾突如其来,我没有想到,记忆中也从来没有出现过。”霾尽后的一个下午,省环保厅厅长徐震对记者如是说。
早在2008年,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就已对大气灰霾成因成立了课题组。最终他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2003年以后,除个别年份由于降水特别丰富使得灰霾天数较低外,绝大部分年份灰霾发生频率较高,平均每年灰霾天数达到160天左右,发生频率为40%。
160天。“什么概念呢?换句话说,杭州的轻霾天已经成为了常态。”杭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教授级高工洪盛茂说。
霾天气的预报标准分为三级:轻度霾能见度大于5公里且小于10公里;中度霾能见度大于2公里且小于等于5公里;重度霾能见度小于等于2公里。“像12月4日这轮的重霾天,是少发的,以后再发生的几率并不高,而轻霾天,已属高发。”洪盛茂这样分析。
纵观浙江,根据《浙江省城市区域灰霾天气防控研究》显示,浙江省重点城市的全年雾霾天数已接近150天,并进入高发期、频发期。其中,年雾霾日数最高区域集中在杭州、湖州、绍兴、温州及金衢盆地。
霾频现,车有过
谁带来了霾?洪盛茂的研究发现,机动车尾气、燃煤、扬尘和其他,是杭州PM2.5的主要来源。机动车尾气占近40%,燃煤占33%,扬尘占8%,其他则占19%。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机动车似乎成为了PM2.5的“罪魁祸首”。
在杭州,人均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北京,居全国第一,其中,汽车保有量从2000年的68万辆增长到839.2万辆,13年间增长了近12倍。
机动车“添”霾,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汽车“喝”的大部分为国Ⅲ标准的汽柴油。据介绍,汽柴油品从国Ⅲ、国Ⅳ到国Ⅴ的硫含量分别为150ppm(柴油350ppm)、50ppm、10ppm。“油品每升级一档,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可消减10%左右。”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吴建称。
此外,全省还有近30万辆黄标车,他们是机动车中的“排污大户”。根据测算,一辆黄标车污染物排放可抵10到20辆国Ⅳ标准车。
应急策,策何出
曾有一位地方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向记者“吐槽”,有市民打电话到环保部门质问:你们怎么不作为,还待在办公室,应该出去治理污染!“说实话,我也从来没遇到过这么严重的雾霾,应急方案一直在修改中,没有正式出台,所以我们没有具体的细则可操作。”
仓促状态下,杭州应急提速,提前经市长办公会议原则通过了《杭州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大气污染应急方案省里从7月份开始就在做,一直在修改中,没想到雾霾一逼,杭州的先被逼出来了。”徐震称。
一系列应急措施紧急展开:杭钢集团两台锅炉停止掺烧原煤;杭联热电通过限制发电等措施减煤减污20%,半山电厂一台燃煤发电机组停运。中小学、托幼机构学生停止户外活动。市城管委连夜行动,对市区主要道路、工地出入口周边、扬尘较多区域进行不间断洒水降尘……
专家表示,尽管分析污染源结构,对于长期治理空气污染,可以形成一定的依据和方向。但如果空气达到重污染并发出红色预警时,为了避免进一步恶化,一定是“胡子眉毛一把抓”,采取一切能采取的办法。
记者获悉,被雾霾“逼上一程”的浙江省大气污染应急预案,今年年底前将会出台。
治霾难,难在恒
治霾难,几乎成了当下中国最大的生态关键词。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后,英国花了几十年时间进行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落实。
浙江治霾决心何在?就在12月6日,浙江省政府提出5年治霾计划——到2017年,全省PM2.5浓度在2012年基础上下降20%以上。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重污染天气大幅减少。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晏乃强向记者分析,大气污染的形成、传输和扩散条件千差万别,大气颗粒物污染具有流动性、区域性、复合性等特点,防控工作并无国外可照搬的经验。
另外,目前我国还没有办法像发达国家那样,建立针对大气污染全过程的超级监测站。“全面掌握不同区域间的大气颗粒物污染源本质,进行高污染日的快速诊断及预警,对高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地缘关系上的相邻,使得苏浙沪三地大气污染问题和污染特征趋同,并且交叉污染严重。”洪盛茂说,与北方大企业多不同,长三角中小型企业散布广,数量大,城市与乡村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一旦遇到污染,很难有大面积的缓冲地带。
一个好消息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徐震向记者证实,最快在本月,一个覆盖江浙沪两省一市的联防联控协调小组就将成立。“大气污染恰恰不能按照行政区划来控制,需要总体的顶层规划。”
这意味着,两省一市联合起来进行监测,在环境事件信息沟通与调解、环境应急联合处置、交界区域环境治理等问题上有所沟通和协助。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