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5日讯 嫦娥舒广袖,落月在虹湾。昨天晚上,有无数人心系月球。
中国月球探测虽然起步晚,但起点很高。嫦娥怀抱玉兔落月的成功,让中国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后第三个掌握月面软着陆技术的国家。
但也有声音一直在问,去月球干嘛?
“花掉国家大笔钱,到那里去找美国的国旗,再插面中国国旗,还不如花钱解决眼下的雾霾和环境问题。”探月工程解决不了老百姓的实际问题,类似的质疑不绝于耳。
“对普通民众来说,探月这样的航天工程的确在短时间内不会直接解决我们‘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的问题,但实际上,航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是有强大牵引的。”记者采访的几位航天航空专家都觉得,“奔月”这个事儿,得用发展的眼光看。
探月效应需慢慢凸显
助推高新技术的突破
众所周知,月球蕴藏丰富而特殊的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可开发利用的巨大后备资源储备,所以成为航天大国争夺战略资源的焦点。
但是,要真正实现其商业价值,如同舍近求远。国际上,有人提出开采丰富的月球氦3用于核聚变,彻底解决地球的能源问题,姑且不说现在常温核聚变难以实现,仅看这种想法的性价比,就如同花费10克白金去找到1克黄金。
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嫦娥之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时,他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回顾起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给美国带来了什么。
阿波罗登月花费几百亿美元,动员近30万名科技人员参加,约200多所大学、研究院所和工业部门介入,创造并带动了1970年代后美国的近3000项目高科技产品和产业,为加快美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确立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奠定了雄厚基础。“现在四五十年过去了,据统计,其投入产出比是1∶14。”在欧阳自远看来,今天美国还在享用阿波罗登月工程的“红利”。
“所以,登月不是为了实现短期的商业利益目标,她推动了中国高新技术的突破与发展。”欧阳自远说,每一次飞天试验探索,背后是成百上千项科技创新、技术更新引领的产业升级、相关产业的直接间接受益,“中国参与探月工程的企业和机构超过千家,它们在探月工程高标准的技术要求下突破的一些技术难关,产生的新技术,提高了中国高精尖方面的技术能力,一些产品质量上升了,但是成本却降低了,市场也扩大了。”
探月成果可转为民用
发动机技术还能帮忙治霾
浙大航天航空学院的一位教授也是欧阳自远的“同盟者”,他更表示,探月工程应用的各种高精尖技术,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每个人都在用的GPS导航软件,最早就是应用于航天军事。”
这项服务了无数“路盲”的技术,在这次落月过程中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月兔号’月球车其实就是一个无线遥控机器人,要做到远程精确遥控,无疑是无线电控制水平的再一次升级。”该位不方便透露姓名的教授说,再例如,为着陆缓冲机构研制的新型合金,具备很好的柔韧性,在民用领域也大有用武之地;而月球车采用的视觉图像处理软件,也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走进我们的生活。
只是如此美好的前景,还是安抚不了昨天人们抬头望月却被雾霾挡住视线的失落。但教授给记者分享了他刚看到的一篇科学文章,“‘嫦娥三号’成果转为民用,还有助治理雾霾呢。”
他解释说,火箭发动机通过燃烧产生了巨大推力,将嫦娥三号推向太空,其中的发动机热能控制技术,通过转化,就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环保。
因为,煤化工、炼油厂及天然气化工厂排出的废气中含有硫,火电厂、水泥窑炉等排出的烟气含有硝,这些是大气的一个主要污染源,而利用发动机燃烧技术研制的燃烧炉,正是处理酸性气和烟气的关键设备,其研制出硫回收、脱硝的成套工艺技术及装备,能有效地控制硫、硝等有害物质向大气排放,让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少受污染。
观点·落月之后期待什么
月球之后还有金木水火土
欧阳自远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
嫦娥三号后,嫦娥五号要在月球上取样,自动打钻,并把样品带回来。它会跟一个飞船交会对接,最后一起飞回地球,在内蒙古狮子王旗降落下来。
有了这些以后,我们能够到月亮,能够落下去,还能够飞回来,我们就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月球。我们才有把握最后进一步开发利用月球。
除了月球以外,中国已经具备探测深空的能力了。所以我们要探测整个太阳系。
我们将要探测火星。看看火星有没有生命,火星内部结构到底怎样,还要从火星上采样回来。
我们要探测木星(及木星系统)。木星有一个卫星叫木卫二,它表面是冰,底下是海洋,可能有生命。
我们还要探测金星。金星就是太白金星哦,表面云遮雾罩的什么也看不见。它有90多个大气压,在金星上人都得压扁。金星表面温室效应很严重,480摄氏度,人根本没法活。但是大家最担心地球未来会不会变成金星。
另外我们还要去探测小行星。因为它经常撞击地球,对地球造成巨大的灾难,我们要把所有的这些都开展探测。最后我们将要探测太阳。我们要用7台各种类型的望远镜探测太阳,为什么这么会活动,活动的机制是什么?我们要走到太阳的南北极上面去,在北极和南极的上空去观测太阳。另外还将组织卫星阵来探测太阳。
所以中国人不能止步于月球,而且要去探测整个太阳系,我们中国应该走得更远,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落月成功让太空想象更有底气
麦家
(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编剧)
之前“神十”发射时,我特地跑去酒泉感受现场的震撼。因为忙,没看《地心引力》,但我们自己的“落月”是绝不能错过的,所以昨晚一直守着电视机。
中国的航天,是一块金字招牌,每次成功都是一种综合实力的体现。“落月”成功了,站在中国航天的新起点上,我们完全可以大胆想象:太空旅行、太空手术,太空国际合作,当然早日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能为中国航天补给怎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其中,文学创作也是一块补给。
科幻文学是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茅盾、鲁迅等前辈都译介过优秀的科幻作品。但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原创科幻几乎不曾涉及太空和宇航题材。
早期的遨游太空之梦,常借助神话之力。观音的莲花座、孙悟空的跟头云、玉皇大帝的凌霄宝殿,所有这些都是在现代科学产生之前的幻想,不能说中国人就缺乏想象力,但想象不能是完全凭空的,缺乏逻辑的想象,只能算胡编乱造。
近年来,中国航天航空事业捷报频传让人很欣喜。从2003年杨利伟搭神五上天,到第二名女航天员王亚平随神十升空,以及现在的嫦娥“三姑娘”奔月,犹如科幻大片中的主人公一般充满传奇色彩,投射到文学领域,就是为科幻文学提供了想象的土壤,有了事实依据和基础,想象才有底气嘛。
今天的航天成就,让科幻文学有了一种接地力。类似的文学想象,读者才容易接受。而更多的航天梦根植于中国人的心中,才能奔向更深邃的太空。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