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几天前,永康市方岩镇独松村村民程岩奎家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该市慈善总会3名工作人员和一位中年男子一起,将一笔爱心款交到程岩奎手中。
这位中年男子名叫吴安建,今年48岁,2004年到永康打工,是标准的新永康人。
现在古山镇世雅五金市场当送货工的吴安建,拥有一副热心肠,9年多来,他几乎把所有的“余钱”都花在了救助生活困难的群众身上,总额达10多万元。
结对助困
一个偶然的机会,吴安建得知程岩奎家境贫寒,大儿子、小儿子相继因病离世,留下一个16岁的孙子,年逾八旬的老人不堪重负。
9月底,吴安建蹬着三轮车,来到程岩奎家,给他们送去了食用油、50斤大米和200元钱。从此他成了老程家的常客,时不时捎去米、肉等物品。
看到程家这么困难,吴安建觉得光靠自己一个人,力量有限。他赶到永康市慈善总会,希望能帮老人一家申请救助金。
这位不速之客的到来,起初让工作人员产生了误解:“我们以为他是来申请救助的,没想到是为了帮助别人。”提起吴安建,永康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徐杭感慨不已,连说“想不到”。
老程的孙子阿岗(化名)正在念高中,为了不让两位老人操心,吴安建特别嘱咐阿岗的老师,今后孩子的事情可直接给他打电话,只要自己能办的,都会尽力办好。阿岗明年在学校的2000多元伙食费,吴安建已经承诺由他负担。
对于吴安建的雪中送炭,程岩奎和老伴很感激:“他在永康打工,还这样帮助我们,怎么过意得去啊!希望孙子认真读书,将来好好回报恩人。”
情义无价
吴安建每月收入近4000元,妻子收入要少一些,家境并不宽裕。但他除了留下伙食费,剩下的钱几乎全用来做好事。有人嘲讽吴安建,“哪根神经搭错了”,打工挣钱不容易,当什么“散财童子”? “黄金有价,情义无价。”吴安建却付之一笑,看得很开。
吴安建6岁时妈妈去世,11岁时爸爸也去世了,姐姐带他长大。吴安建说,姐姐生活也不富裕,他能长大成人,全靠老家乡亲的帮助。
因此,他早就想着,如果自己有能力,遇到比他困难的人,遇到上不起学的孩子,一定要伸出援手。2004年,吴安建来永康不久,每月只有600元薪水。当年9月,一个工友家着了火,他马上挤出100元钱,连夜送了过去。之后,他做的好事越来越多:周某生了重病,正读高三的女儿随时可能失学,吴安建向老乡借了3500元,解了周某一家的燃眉之急;永康搞结对助学活动,他结对帮助了一名贫困学生……目前,吴安建结对资助的学生已有10多名。
不图回报
采访中,吴安建带着记者来到他的“住所”,那是在仓库上面的一个房间,吴安建和妻子就“蜗居”在这个小房间内:“用不着付房租,能省不少钱。”
一位知情人透露,由于老家造房子,吴安建夫妇至今还欠着七八万元的债务。
“我的收入用于日常开销,每月2000来元,多出来的用来帮助别人,老婆的钱存下来用来还债。”吴安建说,一开始,老婆对他有意见:“要我先把家里的债还了,再去帮助别人。我说,现在我身体好,每年都能挣钱,债可以慢慢还,那些贫困的人是不能等的。”
“不求回报,只求自己心安。看到别人有困难,我就坐不住,见不得他们苦,也见不得孩子上不起学。”吴安建说,女儿已经结婚了,也有了外孙女。接下来,可以有更多时间来帮助别人。
吴安建告诉记者,前不久,他加入了永康市志愿者协会,他希望能发动更多的老乡,投身第二故乡的公益事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