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07日讯 当清晨的第一抹阳光洒在钱塘江上,一方最具活力的乐土苏醒、抖擞、活跃、奔腾起来。
这里创造出无数经济奇迹。如今,站在经济发展的新起点,想要继续走在前列的浙江,亟需摆脱过多依赖低端产业、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过多依赖资源环境消耗,亟需加快调整不合理经济结构,实现浙江经济再腾飞。
随着“四换三名”工程在浙江大地全面推进,一场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再续浙江经济新辉煌的征程已然开启。
“腾笼换鸟”,一批批低小散的落后产能,被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淘汰掉;一批批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产业得以大力发展。
“机器换人”,更多国际一流装备武装起浙江产业,打通浙江传统产业升级的快捷通道。与之相随,一批现代产业工人正茁壮成长,成为“浙江制造”迈向“浙江创造”的底气。
“空间换地”,一栋栋“长高”的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用更少的土地创造出更多产值。
“电商换市”,借由一根网线,一件件浙江制造甚至是饱含泥土气息的农特产,走向五湖四海。
“名企名家名品”,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引进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浙商尤其是创二代的转型升级,让更多浙江名品成为市场引领者。
活力浙江,精彩继续。
“今之机器之用大进,人力可以胜天。”在《苏彝士运河故道》一文中,梁启超有感于机器之力。
2013年的江浙大地,一场人与机器的故事,精彩演绎。一台台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器,装备起一流的现代化生产车间,生产出一批批高品质的产品,也培育出一个个技术过硬的新蓝领工人。
在中国重汽集团杭州发动机有限公司铸件制造部车间,火星四溅、砂土满地、灰尘弥漫、身着笨重铸造专业服装的工人吃力抬铁水等场景,已化作历史幻影。取而代之,一条从铁水熔炼到浇注完成的全自动生产线,正有序作业。一名工人轻触控制台上的按钮,就能轻松完成工作。
通过持续机器换人,从铸造、机加工到装配,杭发“武装”起了国内最先进的发动机生产线。近日,记者采访了杭发的一线产业工人、车间主管和公司管理者,听听他们对“机器换人”的看法。
6600公斤VS 20台机器
王帅诗:杭发铸造厂机体制芯线组长
黄色安全帽、白色口罩、蓝绿色工作服、土黄色工作皮鞋,“全副武装”的王帅诗站在运转中的制芯中心,显得格外瘦小。可这么瘦小的他,却能轻松驾驭面前的庞然大物。
86年生的衢州小伙,别看他年纪不大,工龄却很长。“2003年就到了铸造车间,工作十年了。”
刚工作时,他负责砂芯制作。当时,一台老式制芯机,四个人分两班操作。除了看顾机器,制作砂芯,砂芯制成后,还要负责搬运。“一个砂芯重约20公斤,一天一个人要制作、搬运330个砂芯,算下来就是6600公斤。而且搬运只是一天8小时工作里的一部分,搬运要在5小时内完成,其余时间还有其他工作。”
“那时候车间灰尘多,工作服穿一天,就脏得很。”回忆往昔,木讷的他话匣子一下打开了。
他印象中,2010年往后走,车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机器设备越来越高级,两台机器人就能轻松完成他从前的工作;原材料进生产线到成品出来,中间几乎不要人工干预;车间里粉尘少了,工作服连穿一个星期都没事。
“原来做24小时的产量,只相当于现在16小时的三分之二的产量。除了产量,很多以前不可能做的事,机器人轻轻松松就能完成好了。”拿发动机关键部件——汽缸体整组砂芯为例,放在以前,要先将单个砂芯逐个浸涂料,一组砂芯由11块单块砂芯组成,全部浸好后再拼接成组,总重量不下220公斤。机器人一次抓重达500公斤,实现整组砂芯拼接然后统一浸涂料,可减少好几道不必要的环节。“放在早几年,如果一开始就整体拼接,要到哪里去找一次抓举220公斤、一天24小时不停抓举的‘大力士’?”
“从前靠力气吃饭,现在靠脑子。”王帅诗现在负责20多台机器设备的保养工作。“把机器管护好,让它顺顺当当,乖乖干活,就可以了。”
1.2万平方米VS 26名工人
徐云晶:杭发MC加工部副经理
MC加工部,这里有整套从德国引进的设备,再加上工艺完善的流水线,车间里的机器比人多。
在1.2万平方米的大车间里,若不是机器是白色的、工人工服是蓝绿色的,想发现工人身影,还真不容易。“车间里,成套机器有93台,工人只有26个。”徐云晶说。
最多的,一个人管理着10台机器。在MC加工部的缸盖线上,胖乎乎的山东汉子张瑞,手指划一圈,“从这台机器到对面这些,共10台都归我管”。尽管如此,他只是用“稍微有点小繁忙”来形容当前工作状态。
徐云晶说,在以前,一台机器一个人,93台机器就是93个人,加上维修、检验、手工工序,起码需要110人到120人。
在老徐眼里,除了工人减少,工人素质也高了不少。“26个工人中,全部是大专以上,本科生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当然,在这里,可不是学历论英雄,而是技能说了算。为了提升员工素质,杭发废除了原先的计件工资制,推行设备应用技师和应用工程师制,凡经考试达到一定技能水平,即给予相应等级的薪酬。最高级别的设备应用岗位员工,年薪可达10万元。
“目前26人平均技能达‘四星’,其中六星级设备应用技师3人。要知道,六星级是目前公司级别最高的。其他部门一个还没有,我这里有仨。”徐云晶说。
MC加工部曲轴箱线工人毛浩明,就是一名六星级设备应用技师。早在这条全新的MC曲轴箱线从德国引进之前,他就被公司派到德国公司学习了一个半月,熟悉设备的各个环节。新设备投入使用之后,他的工作从原来仅负责设备维修,到现在维修、检测、操作一肩挑。“过去至少要三个人干的活儿,如今我一人轻松搞掂。”85后的他,已是公司2012年度劳动模范之一。
人员减下来VS工资涨上去
余建江:杭发公司总经理
临近年末,余建江很忙,可始终笑意盈盈。刚有几组汇报数据摆到他办公桌上,他心情愈发舒畅。
“2013年一线员工人均工资较上年提高了20%以上。是一线员工,不包含领导层。”他着意强调。
“2013年一线员工流失率仅2%多一点。前几年这个数字一直在10%以上,最高的时候达到20%。”
“2013年售后服务费用比去年下降30%,大约三四千万元,因为产品品质提升,省下来的这部分钱就是纯利润啊。”
“2013年生产单台发动机的劳动力成本,比上年下降了4%左右。”
“四季度以来订单量都在稳步上升,仅12月订单数量比上年同期增加超过70%。市场正在稳健恢复。”
2008年杭发搬迁到新厂区之前,年产5万台发动机,员工人数约3000人。通过机器换人,如今公司年产10万台发动机,员工人数不到2000人。
“人减少后,节省下的人力成本不能省,要用到现在的员工身上,让有技术负责任的员工得到更好发展、更多报酬,把机器换人的效益与员工分享。企业要长久发展下去,必须有一支稳定的员工队伍。装备先进了,没有合适的人去操作,照样没用。”他说。
在杭发的员工生活区,一个设施完备的生活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中。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